2017-11-14 11:39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陆游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铜像
陆游生于北宋末年,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今宁德市)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故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故里,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著作丰富,诗作9000多首,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存诗歌数量最多的诗人,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陆游的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陆游家训
陆游家训主要包括一部家训专著《放翁家训》和他写的约200首教子诗词。
《放翁家训》共26则,3700余字。陆游44岁时开始写第一则,到80余岁成稿,跨度40余年。《放翁家训》内容较为丰富,主要分为五个方面:一、厚葬无益,墓志求实;二、简朴持家,为官戒贪;三、孝悌行家,谨慎交友;四、耕读传家,宁农勿仕;五、邻里和睦,切莫兴讼。家训涉及到修身、处世、治家、教子等多方面内容,对陆氏后裔有很好的训导作用。
除《放翁家训》外,陆游还撰写了近200首有关教育子女的诗词,在中国家训史上独具特色。这些教子诗词,是陆游一生生活经验的总结,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对子孙苦口婆心的嘱告。字里行间,既洋溢着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又饱含着一位慈祥父祖对子孙们深深的亲情、浓浓的爱意。
陆游作品集《剑南诗稿》
陆游故居遗址
陆游纪念馆·务观堂
●陆游家训摘编
爱国篇
死去元①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②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③无忘告乃翁。
——《示儿》
【注释】
①元:本来。同“原”。
②九州:指中国的领土。
③家祭:旧俗后辈对先人的祭奠。
【译文】
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了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①夜雪瓜洲渡②,铁马秋风大散关③。
塞上长城④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
【注释】
① 楼船:一种大型战船,三国时期发明。
②瓜洲渡:地名,今在镇江对岸,当时是边防重镇。
③大散关:在陕西宝鸡县西南,当时为宋金交界处。
④塞上长城:比喻能守边的将领。《南史·檀道济传》载,宋文帝要杀大将檀道济,檀临刑前怒叱道:“乃坏汝万里长城!”这里作者用作自比。
【译文】
年轻时就立志北伐中原,哪想到竟然如此艰难。我常常北望那中原大地,感到热血沸腾、怨气如山。记得在瓜州渡痛击金兵,雪夜里飞奔着楼船战舰。秋风中跨战马纵横驰骋,收复了大散关捷报频传。想当初我自比万里长城,立壮志为国家扫除边患。到如今垂垂老矣,鬓发如霜,盼北伐、盼恢复都成空谈。不由缅怀那诸葛孔明,《出师表》真可谓名不虚传,有谁能像他一样鞠躬尽瘁,率三军复汉室北定中原!
僵卧①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②轮台。
夜阑③卧听风吹雨④,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注释】
①僵卧:直挺挺躺着。这里形容自己穷居孤村,无所作为。
②戍(shù)轮台:在新疆一带防守。戍,守卫。轮台,现在的新疆轮台县,汉代曾在这里驻兵屯守。这里泛指北方的边防据点。
③夜阑:夜深。阑:残尽。
④风吹雨:风雨交加,和题目中“风雨大作”相呼应;当时南宋王朝处于风雨飘摇之中,“风吹雨”也是时局写照。
【译文】
我直挺挺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没有为自己的处境而感到悲哀,心中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深夜里,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迷迷糊糊地梦见,自己骑在披着铁甲的战马上,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勤学篇
古人学问无遗力①,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②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
【注释】
①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
②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年轻时开始努力,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比较浅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学贵身行道,儒①当世守经②。
心心慕绳检③,字字讲声形。
吾已鬓眉白,汝方衿佩青④。
良时不可失,苦语直须听。
——《示元敏》
【注释】
①儒:泛指读书人。
②经:经典,经书。
③绳检:规矩,法度。
④佩青: 腰边挂着青色的印绶,泛指任官。
【译文】
读书做学问,最可贵的是对所学的道理能够学以致用、身体力行。作为一个读书人,应该终生恪守先贤在经籍中传授的道理。心中应该仰慕先贤的高尚人格,努力以先贤的教诲约束和指导自己的言行,并且要认真琢磨每个字的含义。我已经老了,而你正值大好年华。一定要刻苦攻读,努力实践,加强修养,莫失良机。我苦口婆心全是为你好,望你一定听我的劝告。
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
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
——《示儿》
【译文】
除读经习文能让人脱胎换骨、面貌一新外,别无他法;做学问就要穷根溯源,自然就不存疑问了。我老到牙齿豁了、头发秃了,才醒悟这个道理,可怜你们的父亲,洞见学习之事理已经太迟了。
廉洁篇
汝为吉州吏,但饮吉州水。
一钱亦分明,谁能肆谗毁?
聚俸嫁阿惜,择士教元礼。
我食可自营,勿用念甘旨。
衣穿听露肘,履破从见指。
出门虽被嘲,归舍却睡美。
——摘自《送子龙赴吉州掾》
【译文】
你是吉州的官吏,喝的是吉州的水,就要为吉州百姓做好事。在金钱的问题上,哪怕是一文钱,也要公私分明。自身清白廉洁,旁人就没有理由说你的坏话。平时要省吃俭用,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陪嫁女儿,用自己挣的钱请品德高尚的教师教导自己的儿子。我虽然已经老了,但一切尚可以自理,吃饭问题,你不用惦念。衣服、鞋子破了,出门虽会被人嘲笑,但我却不在乎,回家后仍然可以心安理得地睡个好觉。
为贫出仕退为农,二百年来世世同。
富贵苟求终近祸,汝曹①切勿坠②家风。
——《示子孙》
【注释】
①汝曹:你们。
②坠:辱没、败坏。
【译文】
“出仕为官,退守为农”,这是我们世世代代传承下来的家风家规。若贪图荣华富贵,一味追求功名利禄,最终会惹祸上身,你们切勿辱没清白家风。
天下之事,常成于困约①,而败于奢靡。游童子时,先君②谆谆为言,太傅③出入朝廷四十余年,终身未尝为越产④,家人有少⑤变其旧者,辄不怿⑥。
——摘自《放翁家训》
【注释】
①困约:贫困俭约。
②先君:这里指陆游的父亲陆宰。
③太傅:这里指陆游的高祖陆轸。
④越产:指过多的财富。
⑤少:通“稍”,稍微。
⑥怿(yì):喜悦,高兴。
【译文】
天下之事往往在贫困俭约发奋图强中成功,而在奢侈萎靡不求上进中失败。我很小时,父亲曾严肃地对我讲,先祖在朝中为太子太傅四十余年,终身未曾积累财富,家里人在生活上稍稍改变一下,他就很不高兴。
修身篇
世之贪夫,溪壑无餍①固不足责。至若常人之情,见他人服玩,不能不动,亦是一病。大抵人情慕其所无,厌其所有,但念此物若我有之,竟亦何用?使人歆艳②,于我何补?如是思之,贪求自息。若夫天性澹然③,或学已到者,固无待此也。
——摘自《放翁家训》
【注释】
①溪壑无餍(yàn):像溪流深沟一样,没有满的时候。
②歆(xīn)艳:喻羡慕。
③澹(dàn)然:恬静、淡泊的样子。
【译文】
世上那些贪婪的人,其欲望像沟壑一样难以填满。至于一般人的性情,见到他人的华服珍玩,不由得怦然心动,也是一个大毛病。大抵人之常情就是羡慕自己没有的,不珍惜自己已有的。但也应该想一想,这件东西若归我所有,究竟有什么用处?让别人羡慕我,对我又有什么好处?若能这样想,贪心自然就平息了。至于那些天性淡泊,或者学问已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当然就不会有这种念头了。
人士有吾辈行同者,虽位有贵贱,交有厚薄,汝辈见之,当极恭逊。已虽高官,亦当力请居其下。
——摘自《放翁家训》
【译文】
在我的同辈人中,虽然有的人地位高贵,有的地位较低,有的交往甚笃,有的来往不多,但你们见到后,都要恭恭敬敬。即使你们做了高官,也要这样做。
后生才锐①者,最易坏,若有之,父兄当以为忧,不可以为喜也。切须常加简束,令熟读经子,训以宽厚恭谨,勿令与浮薄者游处。如此十许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虑之事,盖非一端②。吾此言,后生之药石③也,各须谨之,毋贻后悔。
——摘自《放翁家训》
【注释】
①才锐:才思敏捷。
②端:这里指一个方面。
③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这里指良药,规劝。
【译文】
小辈中才思敏锐、锋芒毕露的最容易学坏。倘若有这样的人,做父兄的应当忧虑,不能把它看作可喜的事。一定要加强约束和管教,让他们熟读儒家经典和诸子百书,训导他们做人必须宽容、厚道、恭敬、谨慎,不要让他们与轻浮浅薄之人来往和相处。长此以往,志向和情趣会自然养成。否则,令人烦忧的事情不会只有一个方面。我这是给后人防止过错的良言规诫,各位都应该谨慎地对待,以免日后留下遗憾。
陆游故居(旧址基础上重建而成)
(绍兴市纪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