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30 06:48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一个姓氏,一幢老屋,一箱家谱,承载起一个家族的历史记忆,读懂了它们,就离那些远方的回响更近了一步。
钱氏大新屋俯拍图
在嵊州市长乐镇大街58号,有一座传统四合院式建筑,名曰钱氏大新屋,是钱武肃王钱镠第30代孙钱沛于清道光年间所建。
钱氏大新屋内景
走进大新屋,便觉古意弥漫。无论是“谦尊而光”“绥德安家”等家风石刻,还是人物、花鸟、虫鱼壁画,都自带清雅之意。人行其中,那段专属于长乐钱氏的记忆被缓缓揭开,细细倾听,心中似有金戈之声响起。
武肃王钱镠
唐末五代十国,群雄四起,天下纷争。钱氏先祖钱镠入行伍、护乡里、抵乱军,多次平息叛乱,最终统一两浙为吴越国王。在位期间,武肃王钱镠治国有略,修身治家也十分谨严。钱氏后人秉承“武肃王遗训”,绍续家风,绵延文脉,采集整理出一部治家宝典——《钱氏家训》。
《嵊州长乐钱氏宗谱》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皆当无愧于圣贤”“持躬不可不谨严,临财不可不廉介”......吴越钱氏一门在家训熏陶下,世代家风纯正。长乐钱氏是吴越钱氏分支,自钱氏9代孙钱植定居嵊州长乐后拉开序幕。800多年来,始终以“清正”之心当先,以“品行”二字立世,名人贤达辈出。
钱旺鈖——淡泊名利以明志 造福桑梓以致远
晚清,钱氏第30代孙钱旺鈖承祖先耕读之志,登科及第,官居正三品,但因不屑朝堂纷争腐败,最终选择归隐还乡。
道光年间,适逢大旱又遭暴雨,山洪冲走牲畜,毁坏屋舍。钱旺鈖为救济灾民,承父“家富提携宗族,岁饥振济亲友”之遗风,拿出家里的囤粮,出钱出物帮助穷苦百姓重建家园。
“手中有财,但不守财”“勤俭为本,自必丰亨”,钱旺鈖回乡后,还将大量精力投入到家乡建设中。他重建长乐金潭双溪洞桥,出资修缮县城城垣,还建造了钱氏大新屋……“只要钱旺鈖在,什么难题都能解决!”这是长乐人挂在嘴边的话语。“胆大放心,长乐旺鈖”的俗语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钱喜林——清风两袖朝天去 免得闾阎话短长
解放初期,万事具瘠,钱氏33代孙钱喜林临危受命,担任长乐镇一村大队党支部书记。他处事公道、待人真诚大方,但凡村民有大事小情,总会施以援手,但自身生活却极其简朴。
当时,钱喜林家中4个子女尚且年幼,而家中双亲年事已高,一家七口全靠他微薄的工分报酬过活。虽生活艰辛,但钱喜林从不向村、镇领取一分补助。他说,钱氏祖辈教导后人“执法如山,守身如玉”,为权为上者于公要不怀私利,公正廉明;于己要品德坚贞,廉洁自律。
在钱喜林带领下,长乐一村日益富强。然而,因操劳过度,钱喜林英年早逝。时至今日,后人谈起他,仍感痛惜。
钱元瑞——不为蝇头小利 心怀家国天下
钱氏始祖钱镠因平叛战乱、功绩卓越,唐昭宗钦赐“金书铁券”,免他本人九死、子孙三死,为钱氏镇族之宝。
1951年,长乐商会会长钱元瑞代表长乐钱氏后人自愿将“金书铁券”上交国家。1959年,“金书铁券”被中国历史博物馆列入馆藏,为国家一级文物。
何为“利”,何为“义”?在钱氏后代子孙心中,那杆“清高自守”“为国为民”的铁秤远高于世俗名利。
嵊州市长乐镇俯拍图
时光流转,岁月剥离了历史的印迹,先人的遗志和品格却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钱氏后人。由“个人”“家庭”“社会”“国家”4个篇章组成的钱氏家训穿越千年,使信仰之火灼灼不熄,良好家风代代相传......
(绍兴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