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清风之旅

张苍水故居:晚节惭松柏,清风笑蕨薇

2020-06-24 09:27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在车水马龙的宁波鼓楼沿有一条苍水街,街旁的中山广场中央,有一座青砖黛瓦、古色古香的安静院落,这就是被誉为“明季第一忠烈”“浙江历史上第一完人”张苍水的故居。近四百年前,就是在这座重檐歇山顶的小楼,民族英雄张苍水开启了他的人生之旅。 

        正门外绿草茵茵、碧树环绕,西侧塑有张苍水高大威武的戎装立像,银盔铁甲,左手按剑,右手执袍,像在永远守护着故国和和自己的家园。张苍水的的祖上张知白曾任宋朝宰相,一生勤政,廉财克己, “虽显贵,其清约如寒士。” 南宋灭亡后,张仓水祖辈移居高丽,不事异族,直至明朝建立才归故国,被称为“高丽张”。 家传的清廉文化基因,给张苍水带来不小的影响。

        抬头是粉墙黛瓦,低头是石板苍苔。穿过大门,就会看到台门内额上的四个大字“近圣人居”。圣人即指孔子,据史志记载,宁波府学即在现今的中山广场内。张苍水先生就在这靠近儒家至圣的地方修仁义礼智信,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

        院中这个江南人家常见的天井,就是青年张苍水习文练武之所。在这里他饱览群书“六岁就塾,书上口,即成诵”,他闻鸡起舞,县试时“执弓抽箭,三发三中”而技惊四座。当北国烽烟起时,他也是从这里启程,奋起投笔从戎,开启了金戈铁马、波澜壮阔的抗清生涯。

        故居正房三开间两楼,有楹联“继岳飞文天祥,鼓天地之正气;步陆游辛弃疾,扬古今以雄风”,两侧有东西厢房三间两层。正房和厢房现已辟为“张苍水纪念馆”,馆内图文并茂地展现了他书生入将、挽救危亡、可歌可泣的一生。

        清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 一年多的时间,占领北京,攻陷南京,兵临浙江,制造了“嘉定三屠”“扬州十日”等惨案。1645年,满清铁骑逼近杭州。“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时年26岁的张苍水利落决绝地做了投笔从戎的决定。 此后“楼船沉浮三千里、义帜纵横二十年”,他坚持战斗,三度闽关,四入长江,百死一生而仍不折不挠。

        1664年,张苍水由于叛徒出卖,被捕于海岛上,押解至故乡宁波府,后在民众夹道目送下出城去往杭州。一路上,清朝官员做着最后的劝降努力。张苍水或冷言以对“但期速死而已”,或以手指心“只有此耳,无他言”。传说在张苍水被押赴杭城的路上,一位僧人曾掷瓦于他,瓦片上包裹一张诗笺,诗曰“此行莫作黄冠想,静听先生正气歌”。最终,在杭州弼教坊刑场,张苍水以生命的终结,吟咏了这曲正气歌。 

        张苍水原学习成长的西书房 “冰槎堂”,现展示的是其遗墨。他不仅是位叱咤风云的爱国英雄,也是位吞吐江海、寄情韵律的卓越诗人。“到来晚节惭松柏,此去清风笑蕨薇”,写尽了他一生的浩然正气、劲骨清风。“生比鸿毛犹负国,死留碧血欲支天”,展现了他至死不休的拳拳爱国心、浓浓家国情。刑场上一声仰天长叹“好山色”,浓缩的是他面对素衣茫茫前来送行的人群,最后留下的泰然从容。 

        斯人已去,浩气长存。张苍水故居现已列为宁波市海曙区清廉教育基地。一批批参观者来到这里追慕先贤,感受跨越厚重历史的人格魅力和精神力量,在时空的回响中净化心灵、涤荡灵魂,在面对正与邪、公与私、廉与贪、忠与奸、诚与伪等重大选择时更多一分定力、更多一分信仰。

(宁波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