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悠悠西塘古镇,清廉荡漾小城

2020-07-09 08:50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春秋的水,唐宋的镇,明清的建筑,现代的人”,形容西塘最恰当不过了。远眺水乡,白墙墨顶,舟影波光,在薄雾的晕染下恰如一幅淡彩的宣纸画;走进古镇,廊棚苍老,弄堂幽深,似乎进入了久远的历史……

  西塘古镇的民居建筑有数百年的历史跨度,其中饱含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形态,讲究色美、质感美、韵律美,生动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和文化。

  西塘古镇景区至今留存有25万平方米的明清建筑中,刻有家族遗训的仪门、高挂堂上的匾额、房檐屋顶的瓦当等都传递出自古以来西塘人的清廉情怀。在西塘古镇,游人不仅可以领略到小桥流水、错落有致的明清古建筑,还可以置身期间,亲身感受到古朴、廉洁的水乡清风。

  西塘的居民建筑中将水乡清风体现的淋漓尽致。昔日的嘉善人在造房子时,总要为客厅取个堂名,像样人家还会请人书写刻匾,高挂堂上。这堂名大有名堂,它汇聚了主人家的传家精神,如:慎德堂、崇稷堂、余庆堂、承庆堂等等。

  倪宅的承庆堂其意为秉承先辈清廉行善的品德。庆,是善的意思(出于《诗经》)。根雕馆内的慰黎堂表达的则是以百姓为先的大公无私精神。其实,这些堂名他们是一种家族文化的图腾,是凝聚了的家风家训。

  西塘镇上的大户人家门口与左邻右舍没什么两样,进了门过了天井才感觉豁然开朗。在建筑中的仪门上往往可有家族的遗训。如:惟仁集秀、积善成荫、垂裕后见、诗礼传家、维和集福等。后辈们每日进出都能看到不忘祖训。

  在种福堂仪门上刻有的“元亨利贞”,即意味着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元”,为大、为始,即为初心, “贞”为正,引义为结果。也可解释为梅花绽放的四个过程,元代表含苞待放,贞代表梅花凋零,体现了主人家对梅花不畏苦寒,高洁品质的喜爱。

  在西塘,就连小小的瓦片也是文化一脉,西塘人早已将历史铸进各家的房檐屋顶,每到雨天,听水流“叮咚”,细数当年往事。瓦当位于檐口,在底瓦和面瓦终端都设有瓦当,下瓦端叫滴水,上瓦端叫“猫头”。瓦当俗称“筒瓦头”或“瓦头”。

  西塘的明清建筑很多,现存民居建筑上的瓦当最早的约在明末清初,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瓦当图纹十分丰富。西塘花卉图案的瓦当多以梅花、莲花、菊花等象征高雅廉洁的元素为主,体现水乡人民对清廉、简朴等传统美德的推崇之情。

  纵观西塘历史上的名人,做官的大都是清官廉吏,这与西塘这片古镇上的悠悠清风不无关系。

  清晨鼓吹问何之?赞府行香朔望时。

  记取从来廉吏好,不祧俎豆四贤祠。

  清人徐雪鸿的这首竹枝词所记的事情,就是每年二月、八月的初一和十五清晨,县丞都要去烧香港的四贤祠拜祭。

  四贤祠可以算作西塘镇上建设最早的贤德祠,先后被敬奉入祠的四位贤德之人,都是有益于西塘百姓的清官。

  去烧香港两岸走走吧,起听听圣堂会告诉些什么,去看看五福桥畔还留下什么。

  首先看到是两棵银杏树。位于烧香港坟浜弄内,有两棵种植于明代中丞陆邦祖父墓前的银杏树。

  陆垹,(1504—1553),浙江嘉善西塘人,字秀卿,号篑斋。嘉靖五年进士。授南京刑部主事,历迁兵部郎中,出为常德知府,转武昌、岳州等府。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

  “门前车马稀,苔色入帘青。”陆垹以一生的勤政为民、不畏权贵,书写了一种让人肃然的尊严。

  再走回烧香港,走回五福桥。在五福桥的南端,有处前后五进的老宅,让人们纪念着一个被誉为“人民公仆”的平民市长:倪天增。

  倪宅是清末民初的建筑,面阔五间,坐南朝北,正厅名为承庆堂。承庆堂其意为秉承先辈清廉行善的品德。倪家事西塘的书香门第,倪父解放后先后任浙江省政协委员和宁波市副主任委员等。

  倪天增1983年四十五岁时当选上海市副市长,分管城乡建设与管理、交通邮电、防灾抗灾等工作。有两个成语,相当形象体现了倪天增为上海人民住行奔走,为上海城市建设操劳的状态:栉风沐雨、任劳任怨。由于长年超负荷工作,1992年6月突发急性心肌埂塞,抢救无效逝世。倪宅是倪天增的故居,为纪念这位为民劳累的人民公仆,专门将老宅改建为倪天增事迹陈列馆,并被命名为浙江省廉政教育基地。

  从四贤祠,到陆垹,再到倪天增,从古到今,凡是心里装着百姓,一心为民众疾苦奔走的,都是百姓心中的圣贤大德。

(嘉兴市纪委市监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