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清风之旅

从历史档案中探寻清廉足迹

2021-03-09 06:30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微信图片_20210129163428.jpg

遂昌档案馆

  档案是一个城市的记忆。

  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千年古县,遂昌历史上有许多清官廉吏、文化名人,其践行的清廉文化在塑造这座城市精神品格的同时,也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财富和丰富的档案资源。

  以史寻廉 厚植清廉基因

  “山也清,水也清,人在山阴道上行,春云处处生;官也清,吏也清,村民无事到公庭,农歌三两声。”这是400多年前,历史文化名人汤显祖主政遂昌期间,对当地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的美好描摹。

  纵观遂昌的历史长河,县令汤显祖巧拒索贿的故事和四香戒律至今仍为表率典范;廉吏应槚为官清廉,执法严明,刚正不阿的佳话被广泛传颂;状元郑秉厚留下了事亲至孝、坦衷邃识的优良家风……这些历史积淀的清廉因子早已化作一种底气和自觉,融入了遂昌的山水间。

2.jpg

浙西南革命精神展区时间轴

  遂昌曾创造了浙西南革命史上关键的“四个第一”,即:浙西南第一个中共支部、浙西南第一个县委、浙西南第一支革命武装和浙西南武装斗争第一枪。浙西南革命精神展区的时间轴清晰地展现了这段峥嵘岁月和红色历史。刘英、粟裕等无数革命先辈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战斗足迹,缔造了“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的浙西南革命精神。革命先辈以百姓为先,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从中折射出的是纪律严明、清廉质朴的风范。

3.jpg

廉政档案动态展示区

  从古至今、由远及近,这些承载着当地历史名人和革命先辈清廉基因的珍贵档案,生动演绎着属于遂昌的清廉足迹,润物育人的廉洁之风在这里传承不息。

  榜样润廉 缔造清廉品格

  在遂昌档案馆一隅,有一处纪念著名版画大师杨可扬的展区。“人生要像版画一样一丝不苟,黑白分明。”这不仅是杨可扬先生艺术创作的特点,更是他长久以来秉持的人生信条。

4.jpg

杨可扬版画作品及相关物件

  杨可扬,1914年8月出生于遂昌县西畈乡举淤口村一个普通农民家庭,自幼酷爱绘画,自学成才,是我国著名版画艺术家和新兴木刻运动创始人之一。他长达七十余年的版画实践,堪称中国现代版画史的生动侧影。杨可扬先生赞赏百合的“洁白暗香”,欣赏荷花的“一尘不染”,喜爱青菜茭白的“一清二白”,他的作品多与清廉元素有关。其版画刀法粗犷,色彩分明,是他艺品兼人品的生动反映,他用“黑白分明”的底线思维规划人生坐标,不越党纪国法红线,清白做人、干净做事。

5.jpg

杨可扬创作的汤显祖版画作品

  杨可扬先生的“一丝不苟、黑白分明”,老党员朱宗鹤对红色革命遗址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全国最美公务员”邓朝平一心扎根基层的不悔青春……这些身边好榜样的优秀品格,也激励着遂昌儿女不断学习、砥砺前行。

  兰台话廉 涵养清廉风尚

  在汉朝时,皇宫内建有藏书的石室,作为中央档案典籍库,称为兰台,史官在此修史。现在,“兰台”一词已成为用来泛指档案保管机构和档案工作的代名词,档案工作者也被称为“兰台人”。

6.jpg

“兰台廉事”主题展区一角

  倡廉于有形,育人于无声。该馆以历史为脉、以文化为媒、以传承为魂,开设了“兰台廉事”主题展区和“兰台共话爱廉说”宣传平台,“兰台人”用一部部名言典籍、一个个清廉故事、一幅幅廉政警句,将从古至今一脉相承的清廉文化脉络清晰呈现,让“廉”香四溢,使“读廉思廉学廉守廉”在遂昌蔚然成风。

7.jpg

展馆中的家风家训墙

  厚植清廉文化,铸扬清廉风尚。在这里,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每一个元素的背后,都是一次浸润和洗礼。漫步其中,犹如进行了一次跨越时空的历史对话和穿透人心的廉政教育。

(丽水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