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追寻"和平老人"的红色根脉

2021-04-23 06:30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一百年的风雨兼程,一世纪的沧桑巨变,诞生了无数舍生忘死、以身许国的英雄人物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的革命志士。在绍兴越城,有一位这样的革命先辈——邵力子。他在党的创建及发展中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人民的利益贡献了毕生精力,被誉为“和平老人”。

image001_副本.jpg

邵力子故居大门入口

  邵力子原名邵景奎,后取笔名“力子”,取义于《后汉书》“游子天所弃,力子天所富”,他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近现代著名的民主进步人士、文化学者、教育家、政治家、外交家,被毛泽东誉为“爱国和平老人”。现绍兴市越城区陶堰街道陶堰村有邵力子故居,是绍兴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image003_副本.jpg

邵力子故居前院

  故居坐北朝南,为清晚期三合院式砖木结构建筑。第一进为平房,第二进为楼房,两侧为厢楼,这里是邵力子出生和年少时生活过的地方。这座隐匿于江南水乡古街旁的革命前辈故居与周围的民居几乎无恙,可是,走进故居,深入其中,领略的却是一种大气磅礴。

image005_副本.jpg

邵力子故居中庭内景

       故居内陈列了邵力子的生平事迹,工作时的照片、着装、亲笔信,名家题词及有出版物等,分为“启蒙故乡、求学沪上;新闻先锋、激浊扬清;心眷教育、革故鼎新;建党伟业、功勋卓著;国共合作、两援其手;国共谈判、两赴使命;投身建设、情系海峡;天地有德、胸中无私;桑梓情深、心牵故里”九个版块。

image007_副本.jpg

邵力子故居文献资料——邵力子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

  1917年11月10日(十月革命胜利后的第三天),邵力子在其主编的《民国日报》“要闻版”头条,以《美克齐美占领都城——突如其来之俄国大政变》为题,在全国最早报道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之后,他在其主编的《民国日报》副刊《觉悟》中,以宣传马列主义、社会主义为特色,先后发表宣传马列主义的政论性文章约950篇,为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保障,并与周恩来在天津主编的《觉悟》月刊不谋而合,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毛泽东曾称当时的社会为“觉悟”时代。

image009_副本.jpg

邵力子故居一楼展区

image011_副本.jpg

邵力子故居二楼展区

  邵力子是中国最早的共产主义小组发起人之一。1920年,他与陈独秀等人在上海发起建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邵力子为成员,经常与陈独秀等探讨社会主义学说和中国社会改造问题,共同酝酿建党。8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组织诞生,邵力子成为最早参加党组织的成员之一。中共一大召开后,邵力子正式转为中共党员,成为历史上最早“跨党”的共产党人和国民党人。

6-1_副本_副本.jpg

邵力子与朱仲华、金汤侯等地方士绅商谈,创办的“私立绍兴中学”( 后改名为稽山中学)

  邵力子先生早年离乡,久居外地。在呕心沥血操劳国事的同时情系故里,对家乡的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公益建设鼎力相助。他捐资扩建绍兴医院,兴办明强小学、运川小学、棠荫小学和稽山中学,积极帮助改善家乡的医疗、教学条件。

  邵家溇村百岁老人邵张友依然清晰地记得:“当时是民国三十五年金秋时节,在明强学堂校门前围观了上百人,邵力子在夫人傅学文的陪同下来到明强学堂,慰问教师、学生,并勉励学生要好好读书,将来为国家作贡献。”据老人回忆,邵力子随后又前往河西的祠堂祭拜,给当时祠堂管理族长玖金太公80大洋(银元)以示慰问,并和在场的父老乡亲唠家常,嘘寒问暖。

image015_副本.jpg

邵力子家风馆

微信图片_20190726170722_meitu_1_meitu_5.jpg

邵力子家风馆内陈设

  为了发扬邵力子精神,2019年,越城区在明强学堂旧址内建立邵力子家风馆。馆内主要展示了邵力子以身许国、公私分明、勤俭节约的优秀事迹,特别展示了他与家人子女的书信往来,字里行间处处体现其清廉正直,从不搞特殊的道德品质,其“处事惟敦厚、持家素俭廉”的传世家风,让人心生敬仰并代代相传。

  回顾历史的车辙,百年前,邵力子选择共产主义,为适应时代发展不断学习、进步,他的生命历程和党的发展历程共命运。百年后,我们重走先人走过之路,在他的精神中不断汲取前行力量,开启奋进新征程,为下一个百年创造新辉煌。

  (绍兴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