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赓续红色基因 传承浩然正气

2021-09-30 07:01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古老的京杭大运河,由北向南逶迤而来横穿古镇塘栖,这里走出了新中国“红色法学泰斗”——何思敬。他是中国哲学家、法学家、马列主义经典著作翻译家、教育家,是我国第一部宪法的重要起草人之一,毛泽东高度赞扬其“有正义感、有勇气、有学问,是全国一流的法律学家”。

image008.jpg

  何思敬纪念馆位于杭州市临平区塘栖镇大运河南岸,原为何氏旧宅,建于民国期间,主体为三间两进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展陈面积约200平方米分三大板块、七个单元

image006.jpg

  庭院右侧是何思敬的铜像,身着军装是展现他在延安时期的生活工作状态,左手边还放着书籍,也体现出他的学者的身份。他身后的版面展示的是何思敬亲友对他的高度评价。

image007.jpg

  进入室内,在一楼部分展示了三个单元的内容:少年时代、负笈扶桑、中山风雨。

  第一单元少年时代》展示了家庭教育对何思敬的影响,受廉洁正派的父亲影响,何思敬自幼养成了富有正义感的性格。在学徒生活期间,何思敬接触到了法国革命思想,逐渐对自由、平等的社会产生向往。

image001.jpg

  第二单元《负笈扶桑》展示了何思敬两次东渡日本求学,从美学转而学习社会学,通过日文和德文阅读了不少马克思和恩格斯及其他社会科学理论书刊和进步的文艺作品。

image004.jpg

  在第三单元《中山风雨》中分学成归国、投身革命、抗日救亡三个阶段展示了在1927年何思敬回到国立中山大学担任法学院教授后国内形势巨变,何思敬放弃留学机会,留在国内参加抗日救亡运动的情形。1932年5月,经过韩托夫、沈志远介绍,何思敬加入中国共产党。

image002.jpg

  二楼的展陈由四个单元组成:光耀延安、奠基京华、英魂永存、魂归故里。

  《光耀延安》单元主要展示了何思敬在延安的9年时间里从事翻译、教育、法律等工作的情形,并第一次提出了“抗大精神”(延安精神的前身)。1945年8月何思敬作为中共中央代表团唯一的法律顾问,跟随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参加国共谈判。

image005.jpg

  《奠基京华》单元重点展示了19483月何思敬受命协助周恩来草拟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及新中国成立后淡泊名利的何思敬志愿教书育人、钻研学问,先于北大任教授,后应邀参与中国人民大学筹建工作。

image003.jpg

  十年动乱期间,何思敬受到残酷迫害,19684月何思敬含冤逝世。平冤昭雪后,1979年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召开了何思敬的追悼会。2007年,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将何思敬及夫人王艾英部分骨灰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取出,迁葬塘栖,魂归故里。

  千年运河,百年初心。如今何思敬纪念馆已成为塘栖镇一个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旅游、人文体验于一体的红色文化新地标。越来越多的党员群众来到这里参观学习,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杭州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