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寻访大山深处的"红色堡垒"村

2021-10-25 07:43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近日,一群来自省、市新四军研究会的老同志回到嵊州市长乐镇太白村孔村自然村,在父辈们曾经革命过的故土上重温烽火岁月,砥砺初心使命,共同庆祝孔村党支部成立81周年。

IMG_3610_副本.jpg

嵊州市长乐镇太白村孔村自然村

  孔村,这片留存着诸多革命记忆的红色热土,地处嵊州、东阳、诸暨三市交界处,海拔600多米山高林密早在1940年,这里就成立了党支部,1942年,绍属特委机关又在该村建立,解放战争时期,孔村还成了金萧地区特派员马青和会稽山地区领导机关转递文件、联络信息及部队隐蔽、修整的坚强堡垒。“我们村位置好,嵊县这边的敌人来了,就往东阳跑,东阳那边的敌人来了,就往诸暨跑。”村里的老党员说,孔村因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成了当年浙东红色革命先行者活动的关键区域。

Dingtalk_20211019170043_副本.jpg

孔村老革命根据地地形图

  “从1939年至1949年在那段长达 10 年的艰苦奋斗岁月中孔村党支部全体党员带领孔村人民,前赴后继,配合革命武装力量和游击队战士勇敢战斗......”回顾起孔村的革命历史,该村村民仍心潮澎湃。据悉当时那个物质条件极度困难的年代孔村村民节衣缩食为游击队战士提供安全的生活保障和工作环境因村民的无私无畏,孔村也被上级党组织誉为“白云深处的红色堡垒”。

微信图片_20211020090240_副本.jpg

孔村党史陈列馆

  革命的炮火声早已远去,但在这个嵊西革命老区里,一砖一瓦,一木一石,依然留存着当年的烽火气息,特别是位于村中心的党史陈列馆,凝聚起格外深厚的岁月记忆。

IMG_3621_副本.jpg

喜惠堂

  孔村党史陈列馆由老祠堂改造而成,上下共两层,是嵊州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走进陈列馆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喜惠堂”和“红色堡垒孔村”两块牌匾。黑金烫印,彰显着身为孔村后人的骄傲和他们对这片红色故土的热爱。

IMG_3536.HEIC_副本_副本.jpg

老党员参观孔村党史陈列馆

  顺着木质楼梯走上二楼,四周的宣传墙上介绍了曾在孔村奋战过的革命先辈们,其中有曾任中共绍属特委书记、直接部署领导了嵊县“六三”饥民斗争的杨思一,有曾率领“会稽山抗暴游击队”,在孔村开展地下斗争的周芝山,还有金萧地区特派员马青等等。在这些革命先辈的启蒙带领下,孔村人民顽强拼搏战斗,涌现出像刘杞槐刘福根、刘锡汀等赫赫有名的英雄人物,同时也谱写出一幅幅军民鱼水情深的感人画卷。

IMG_3628_副本.jpg

军民鱼水情(老照片还原)

  在二楼的展柜中,就以展板形式,介绍了多个军民互助的小故事。如1947年,周芝山同志率领“会稽山抗暴游击队”二十余人来到孔村,全村的百姓看到自己的部队,忙着送新年酒、八宝饭,把自己舍不得吃的鸡蛋等食物都拿出来,争着慰劳子弟兵。同年,常为地下党组织传送情报的孔村老医生叶爱芬等人被县保安队抓捕入狱,在“老虎凳”等酷刑之下,他们誓死不透露中共地下党人的踪迹,高喊“孔村没有一个软骨头”。

IMG_3624_副本.jpg

中共绍属特委机关旧址(刘杞槐故居)

  经历了战火的磨练和历史的沉淀,孔村内除党史陈列馆外,还留下了中共绍属特委机关旧址、游击小道等革命纪念地。走过一处处旧址,昔日战争的景象仿佛就在眼前。“这里就是村民刘杞槐家,曾经绍兴地下党组织领导人杨思一就在此处,同嵊东邵明、嵊西叶伯善等地下党组织负责人交流工作、组织战斗。”指着村内一座略显低矮破败的房屋,该村负责人介绍说。据悉,杨思一离开之前,在孔村共发展党员16名,留下了革命星火。

孔村老革命根据地(党史陈列室九合照)_副本.jpg

革命先辈后人回访孔村集体照

  岁月可以侵蚀瓦砾,却无法消融孔村人民传承精神、建设家园的信念。如今的孔村,修梯田、造景观,充分挖掘利用红色资源和生态优势,规划建设集停车场、餐饮住宿为一体的旅游接待中心以及观景亭等,着力打造一条红色追忆路,一片四季花海,形成人居环境优美、绿色持续发展的新红色文化村落。

(绍兴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