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她的革命精神穿越历史,在新时代发光

2021-11-03 06:30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近日大型原创话剧《施奇》在平湖市文化馆隆重上演,吸引了不少观众前往观看。这位坚贞、圣洁而崇高的“丹娘”——施奇的革命故事再次走入大家视线,让越来越多的人体会到她身上那坚贞不屈的精神。

1.jpg

话剧《施奇》剧照

  波光潋滟东湖水,孕育革命好儿女。施奇的一生短暂而绚烂,她的生命虽然定格在20岁,但是她的革命精神却穿过了历史风云,在新时代光芒四射。今年是施奇的百岁生日,为进一步缅怀先烈、发扬精神,平湖市在施奇的家乡林埭镇华丰村新建了一座施奇革命故事事迹纪念馆。

2.jpg

施奇革命故事事迹纪念馆外观

  新建成的纪念馆是平湖清廉文化基地、平湖市红领巾e站、平湖市女性红色教育基地,自7月以来,已累计有121批次、5000余人次进行参观。馆内面积共有502平方米,分为两层,主要以“幼年辗转遇师恩”“动荡年间生星火”“入党淬炼赴革命”“从容就义留丹名”四个篇章展示施奇事迹。

3.jpg

施奇铜像

  纪念馆门口,是一尊全身铜像,施奇手握革命书籍,目视远方,神情庄重,让人瞻仰的时候不禁肃然起敬。

  步入馆内,往右手边走,便来到第一篇章:幼年辗转遇师恩。

4.jpg

施奇幼年读书场景还原

  墙上漫画以生动的形式讲述了施奇的幼年经历。施奇出生于平湖县徐家埭北面的姜家村(今属平湖市林埭镇华丰村)一户贫困家庭中。由于无法养活孩子,母亲潘氏只能将其寄养在娘家。到了周岁,又被送到东村杜埭施家。一年后,施家生了一个男孩,却在8岁时夭折,养母去算命,说施奇命硬,克死了她儿子,于是养母又将施奇赶出家门。之后,太平庙学校的马老师收养了施奇,教她读书识字、辨明是非,并改名为“奇”,盼望她长大后成为有作为的奇女子。

  篇章正中央以“实物+影像”形式还原了马老师晚上为施奇“开小灶”,教她读书写字的场景。

5.jpg

“动荡年间生星火”篇章

  离开第一篇章,拾级而上,可以看到,楼梯墙边是一幅7米长的浮雕,这就是“动荡年间生星火”篇章了。1936年春,社会动荡,治安不靖。为了生活,14岁的施奇进入上海一家缫丝厂做童工。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她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中国红十字会煤业救护队,奔赴抗日前线抢救伤员。浮雕展现的就是当时这场整个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最为惨烈会战的场景。

  “走得再远,也不要忘记来时的路。”到了二楼,一抬头便是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提醒参观者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今天我们了解施奇的革命精神,既是对烈士的崇敬和缅怀,更是对历史的铭记和反思。

7.jpg

“入党淬炼赴革命”篇章

  二楼东面,是“入党淬炼赴革命”篇章。19388月,施奇在皖南泾县参加新四军,被编入军部教导队学习、任班长,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学习结业后,被分配到军部速记班,随后被调到军部机要科,担任江北大组组长。

8.jpg

施奇在机要科工作场景还原

  这里的展柜中,展示了新四军的一些服装、草鞋、望远镜等物品,还有一间房间,还原了施奇在机要科工作的场景。这些物品和场景,无不展现了当时军队艰难刻苦的条件和革命前辈艰苦不屈的品质,教育引导我们当代人要继续继承和发扬革命优良传统。

  走出机要科工作场景还原室,往西面走,是最后一个篇章:从容就义留丹名。这里,讲述了施奇在皖南事变中被捕后的故事。

9.jpg

从容就义留丹名”篇章

  篇章的墙上,是图文并茂的诉说。194116日,皖南事变爆发,施奇跟随军长叶挺与队伍突围时被包围,在销毁机密和发报机后再次突围时,施奇和队友失散,不幸被捕。在狱中,敌人对她百般摧残蹂躏,威逼她自首。施奇在遭受折磨后身患重疾,但面对淫威,坚贞不屈,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拒绝敌人的诱降。

10.jpg

施奇在狱中场景还原

  1941年底,一批战友秘密准备越狱,施奇担心自己的病体会拖累战友,深情地对大家说:“不要管我了,你们快走。请转告党组织,虽然我还是个青年党员,经受的锻炼和考验还不够,但我的心,至死也想着党啊!!”而这一幕场景,也在这一篇章进行了还原。

  19425月,施奇被敌人活埋,牺牲时年仅20岁。她被誉为我军机要战线上坚贞、圣洁而崇高的“丹娘”。篇章的尾声处,是当时施奇的战友对她沉痛的怀念和思念。

11.jpg

平湖市举办缅怀施奇活动

  “这些野兽动摇不了我钢铁般的意志,玷污不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心。只要我的心还在跳动,就决不停止对敌人的斗争!”施奇的话,仿佛还历历在目。今天纪念施奇,就是为了珍视历史,缅怀先烈,激励后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坚忍不拔、英勇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继承和发扬顾全大局、先人后己的革命献身精神,继承和发扬爱国爱乡、前赴后继的爱国主义精神。

(嘉兴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