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古寨全景
在距离遂昌县城50公里的大山深处,有一个千年古村——独山村。南宋孝宗年间,尚书左丞相叶氏家族迁居于此,始成村落。独山村是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也是省级历史文化保护区。古村背靠天马山,清澈碧绿的乌溪江绕村而过,周围林木茂盛,风景秀美。村内古街、民居、石碑坊保存完好,素有“书香世村”之誉。近年来,独山村以“崇学向善”为主题,深入挖掘乡村清廉资源,精心打造清风古寨风景线,在党员干部群众中引发热烈反响。
清廉文化公园一景
走进清风古寨,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清廉文化公园。园内的清风亭、清心长廊、江边绿道,融合展示着廉政文化导览图、家风家训、村规民约、村干部履职“红线”等内容。其中,清官廉吏汤显祖与独山的故事尤为引人入胜。
清廉文化公园内随处可见的清廉小品
汤显祖在遂昌任知县期间,与独山村的举人叶澳结为挚友,共同游览当地风景名胜,留下诸多脍炙人口的清廉诗句。后来,叶澳主持重修独山叶氏宗谱,汤显祖应邀为其写序。汤显祖不畏权贵、辞官回乡后,叶氏兄弟与他往来依然密切,互相传递思念和牵挂。汤显祖的“四清”“四香”廉政思想深深影响着独山百姓,化作一种底气和自觉,融入这方山水间。
独山古寨内白墙黛瓦的古民居
独山古寨中多明清时期的典型建筑,昔日的古街、民居、石碑坊及塞门、塞墙,形成古朴的山区生活气息,延续并保存着古村落的历史文化脉络。匆匆而过的时光抹不掉历史在这里镌刻的印记,也让居住在喧嚣闹市的人们圆了一个久违的田园梦。
几百年过去了,古寨依旧保留着古朴的风貌,静谧悠远
叶氏宗祠
走过独山古桥,沿着布满青苔的石子小路,便来到了叶氏宗祠。叶氏宗祠始建于明初,宗祠前两尊别具风格的明代石狮,还有一对清光绪十六年冬立的大青石旗杆墩,似乎在无声诉说着叶氏家族曾经的辉煌。据《叶氏宗谱》记载,明代时,叶氏族人叶弘渊热心公益事业,创办家塾,捐置学田;开创义店,方便行旅食宿,种种善行,乡里称赞。另有明代叶以萃乐善好义,在村里创建育婴楼,以供村里少年读书,同时捐田七十余亩,以田租收入作为师生的膳食之费。
叶氏宗祠正厅
在大宗祠下堂的戏房墙上,迄今留存着上世纪30年代粟裕、刘英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在这一带创建浙西南游击根据地时书写的标语:“群众武装起来,赶走敌人!”党员干部前来参观时,古寨讲解员将叶氏家族的历史、红色故事与“崇学尚廉”的价值理念相融合,向大家传递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清正廉洁的价值理念。
布满青苔的石子路和斑驳的老房子都透着岁月的痕迹
独山村与石头似是有解不开的情缘。顺着村中的明代一条街一直走下去,鹅卵石铺就的路面被风雨冲刷了千百年,变得温润妥帖,亦如独山村的岁月,历经了起起伏伏,褪去了浮华喧闹,最终归于安逸静好。古官道两旁老建筑中还住着当地村民,他们用质朴的生活方式静静地守候这里的一切,成了村里另一道风景。
“洊膺天宠”石牌坊
“洊膺天宠”石牌坊是浙江省内保存最为完好的明代石牌坊之一,建于1569年,2020年被列为国家级文保单位。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独山村叶以蕃考中第二甲一十九名进士,官至工部员外郎,为官清廉,其父母妻子都受到朝廷恩封。嘉靖四十五年(1566),叶以蕃病逝。隆庆三年(1569),遂昌知县池浴德在独山村建“洊膺天宠”石牌坊,以示叶氏家族再受朝廷恩宠之意。石牌坊虽然历经风雨沧桑,但也藏不住旧时的风光与荣耀,似乎在无声的传递着“做人要一身正气,为官要两袖清风”。
清风古寨正焕发着新的生机活力
数百年的老建筑承载了独山村最厚重的文化底蕴,古今融合的清廉文化则让这个古寨变得更有温度和内涵。今年,通过清风古寨风景线打造,独山村带动培育本村民宿13家,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村民实现家门口就近就业,真正让清廉村居建设成为根植于百姓心中携手奋进共同富裕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丽水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