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则诚纪念馆位于瑞安市南滨街道柏树村,坐落在河畔田间,内有纪念堂、衣冠冢、集善堂三个部分。整个建筑古朴雄浑,堂顶龙蟠虎踞,门台庄重典雅,门前一副楹联:“此地曾蕴玉,其人可铸金”,横额为“南曲祖师”。高则诚纪念馆为纪念高明而建,高明,字则诚,号菜根道人,瑞安市南滨街道柏树村人,为官清介廉明,敢忤权贵炎势,调护百姓,其代表作《琵琶记》被誉为“南戏之祖”。
高明纪念馆大门
走进纪念馆,映入眼帘的是正门上方遒劲洒脱的“高则诚纪念堂”六个大字。纪念堂内,以版画的形式展现了《琵琶记》中经典情节,其作为“南戏鼻祖”,折射出了高明以名节自励、清正廉明的一生。高明任处州录事期间,其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品格深受当地百姓赞誉。当高明离任的消息传开时,百姓万分不舍,纷纷出资为高明建了“去思碑”,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
高明纪念堂
纪念堂旁有一大片绿地,种植着苍松翠柏,这里正是高明衣冠冢,墓碑上刻有深厚饱满的“高公则诚之墓”六个大字,墓后筑有屏风,堆塑着彩色立体的松鹤朝阳图。高明为官多年,他秉性耿直,不愿折节事人,屡屡触忤权贵,最终心灰意懒,辞官退隐,最后归葬于故里。
高明衣冠冢
在高明衣冠冢的东首是集善院,因高明儿时在此读书,又被称为高明学堂。院中悬挂着一幅高明的画像,其“清廉耿直,恬淡自守”的形象跃然纸上。
“清廉讲堂”活动现场
如今,高则诚纪念馆不仅是当地著名的文化地标,更是一处“清廉地标”,当地将“南戏故里”打造与廉洁文化建设相结合,在集善院内专门设置了一处“清廉讲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在这里伴随琵琶之声,共沐先贤遗风。
(瑞安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