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清风之旅

走进黄九皋纪念馆 感悟为民情怀

2025-04-16 14:26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黄九皋纪念馆位于杭州市萧山区蜀山街道知章村史家桥自然村,是在史家桥大厅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纪念馆展陈分“出身名门、心系社稷、造福桑梓、懋绩长留、遗风犹存”五个板块,通过丰富详实的史料,全面展示了明代萧山籍官员黄九皋爱国爱乡、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一生,再现黄九皋修筑江塘、建造城墙、开设城门、修桥办学等感人事迹,是了解明代萧山历史、感受先贤精神、开展廉洁文化教育的理想场所。

3.jpg

纪念馆大门

  黄九皋(1507-1570字汝鸣,号竹山,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官至工部营缮司主事、鲁府长史。他情系桑梓、关心民疾、乐于公益,在位期间重修义方桥(今思家桥),主持建造埭上黄家桥等,世人尊称其为“竹山公”。

图片1.png

序厅

  进入纪念馆序厅,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黄九皋铜像,只见他身着官服,一手搭在背后,一手轻扶腰带,面容和善而不失威严。正上居中的牌匾书写了“贤哲可风”四字,是对黄九皋崇高品德和超群智慧的最高褒奖,倡导后人学习。

图片2.png

“戒贪匾”

  走出序厅往前,黑底金字的戒贪匾尤其引人注目,这是第一篇章——“出身名门”。黄九皋的父亲黄怿为官清廉、时时自省,特制一块“戒贪匾”悬挂于餐厅,匾文“不可贪、不能贪、不必贪”,告诫子孙后代做人贤良方正、做官廉洁自律。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起来的黄九皋,从小品行高尚,他曾撰文自题:“世受国恩,幼承严训。”

图片3.png

第二篇章“心系社稷”

  紧跟着的是第二篇章“心系社稷”,该篇章陈列了明嘉靖《萧山带上黄氏家谱》、清乾隆《萧山县志》、清光绪《萧山埭上黄氏家谱》等史料,详细记载了黄九皋修筑江塘、为民直谏、辞官归乡、修桥建桥等故事。

  其中,黄九皋治理西江塘水患最为世人所传颂。作为萧山乡贤,黄九皋归乡省亲时遇到连日大雨,看到房屋和庄稼被严重损毁,心系百姓的他随即上书呼吁请求萧山、会稽和山阴三县共同修筑西江塘,最终除了西江之害,也为后世治水点明了方向。

mmexport1741253160821.png

埭上黄家桥

  继续往前,是“造福桑梓”篇章,该篇章讲述了黄九皋在勤恳朝政的同时,也心系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面对“田粮之弊、赋役不均,粮长破家”的萧民“三害”,他撰写《萧山三政或问》提出解决办法;为抵御倭寇侵扰,他提议并参与建造萧山县城城墙;为使百姓出入方便,他提议增开小南门,主持修建义方桥(史家桥),埭上黄家桥;为普及教育,他开办近学草堂、石淙书院等。其中,义方桥(史家桥)、埭上黄家桥至今还在造福当地百姓。

图片4.png

“甲科济美”牌坊

  紧随其后的“懋绩长留”篇章,在这个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学霸”的黄九皋诗文生涯中的精彩瞬间。他的名字和其他中举的黄氏宗族一起被刻入“甲科济美”牌坊,名刻首部;他传承“耕读传家”祖训,一生勤于读书,死后亦枕藉长眠;他笔耕不辍,其中《黄竹山人集》至今不朽,诗文中展现了他勤勉的一生和爽朗的品格,也是研究萧山历史的重要史料资源。

  纪念馆最后展示的是“遗风犹存”篇章,介绍了埭上黄氏除黄九皋家族外,还有许多躬耕砺读、尽忠国家、匡济社会的黄氏同族后裔。古代的有勤王护国、血染沙场的明定海总兵黄明卿,办团练抗粤匪的清布政司理问黄中耀等;当代的有中国当代诗人、作家、影视编剧黄亚洲,浙江亚太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全国优秀民营企业家黄来兴等,在黄氏家风家训影响下,他们在各自岗位上为社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抚今追昔,鉴往知来。黄九皋一生清廉守正,如“九皋”之中的鹤鸣,响彻云间,贤声远达。纪念馆自2024年6月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党员干部群众参观学习,已经成为了展示廉洁文化、传承勤廉精神的重要载体。

(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