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清风之旅

嘉兴:一份《家诫要言》的背后

2025-07-09 15:15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正值夏木葱茏时,海盐南北湖,青山环抱湖风送爽,开放的山野景区成了人们消暑好去处。景区入口右侧,曲径通幽,沿小路前行约100米,北里湖区域,一方清丽的山水天地便显露出来。

DJI_20250517171101_0644_D.jpg

  澉浦吴氏所在的海盐南北湖景区

  行至鸡笼山下、北里湖区域,就能看到立在路旁的澉浦吴氏与《家诫要言》文化雕塑,这是由三个古人的铜质雕塑白色石壁书卷组成书卷上记录着密密麻麻的文字:澉浦吴氏与《家诫要言》,修身积学篇、交友求学篇、读书养德篇、立身存世篇、淡泊守家篇……让人一看,便不禁沉浸其中。

吴氏雕塑.JPG

  澉浦吴氏与《家诫要言》雕像

  澉浦吴氏,自明万历以来即为海盐当地望族他们的先人明初洪武年间从天台迁居海盐澉浦,前后十余代人,秉持耕读思想,接踵相继,终于在第七代科举崛起,实现了仕途有建树、宦绩垂青史的家族夙愿。而他们家族的政德观深受家风影响明万历、天启间,吴氏涌现了吴中伟及侄子吴麟瑞、吴麟征,均为当时著名的廉吏清官。吴麟征给子侄辈写了许多家书,在家书中,他根据自己的丰富阅历、人生经验和道德人格来教诲后辈、规范行为。其子吴蕃昌特别摘录编成《家诫要言》以资后辈,至今仍为地方美谈。

  《家诫要言》有七十三则,包含了为人、为学、修身、齐家、经世、济邦的人生经验,教诲家人要行事向善、治家从简、为官要廉等。比如,交友求学上,告诫后人要“师友当以老成庄重、实心用功为良,若浮薄好动之徒,无益有损,断断不宜交也。”读书养德上,告诫后人要“忠信之礼无繁,文惟辅质;仁义之资不匮,俭以成廉。”为官为人上,告诫后人要“官长之前,止可将敬,不可逐膻。”

3.png

  《家诫要言》石壁书卷

  家族文化的良好熏陶、族训族规的道德约束、长者言行的耳濡目染,对吴氏仕进者起到了极大的影响从吴麟征身上就可窥得一二。作为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他曾在江西、福建等地任推官,为官期间,主政清廉,颇具才干,声名远扬。崇祯五年(1632),他又入朝为吏科给事中,任职期间,则以正直敢谏而闻名。兄吴麟瑞在任常州推官时,对于刚入仕途的吴麟征,也来信不断叮嘱关照,做官要安于贫穷,不可动财富之想,要提防身边的衙吏仆从出坏点子;二伯父、时任广东左布政使的吴中伟写信提醒吴麟征,“清节所以守己,执法所以爱民”上司不可曲媚”,又叮嘱他做官不怕穷,千万不要以衣食为动念

  澉浦吴氏的后辈们也一直遵循《家诫要言》,读书处世为人,为海盐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已逝的海盐百岁知名文化老人吴侠虎就是吴氏后裔。1947年4月,他在北湖村创办永思小学(后改名北湖小学),校址借用的就是当年的吴氏永思祠堂。2001年,北湖小学撤并,在这50多年时间里,约有农村儿童1000多人次在这里接受启蒙教育。

北湖小学.jpg

  北湖小学旧址

  这些年,海盐名人文化研究会主席朱逸平一直在从事澉浦吴氏方面的文化研究。朱逸平说,这些要言的形成,实际上,和澉浦吴氏历来的良好家风不无关系。各类文献史籍中,评价明清两朝吴氏仕进者,普遍提到具有推仁爱民、清节自励、刚正不阿的政德观。让朱逸平感动的是,这个家族对于地方的文化影响也是深远的。澉浦第一所私塾、第一个县学生第一个举人、第一个进士,均出自吴氏。去年,由朱逸平作词,周文豪作曲,以吴氏家族的家风故事为主题的海盐腔新小戏《明朝来信》,在嘉兴市首演并广泛受到好评。《明朝来信》融合了廉政教育与传统艺术表现方式,曲调铿锵悠扬,表演惟妙惟肖,剧情发人深省,热情讴歌了清正廉洁、遵纪守法、履职尽责的清风正气,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机。

5.jpg

  以吴氏家族家风故事为主题创作的海盐腔小戏《明朝来信》

  在澉浦文化站工作了一辈子,70多岁的周乐训讲起澉浦吴氏的故事,总是滔滔不绝,“我母亲也是吴氏后裔,小时候听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好好读书,好好做人。”“看,现在北湖小学门头还留着,就是要做个纪念。”“这里原来的校舍没了,但新的文化艺术馆已经建好,还有名家驻扎。”碰到有吴氏后人过来寻根,周乐训非常乐于在这方焕然一新的土地上,和人细细讲述那些他耳熟能详的先人故事。因为那里,有着让他倍感自豪的“根”。

  (嘉兴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