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让清廉建设成果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近期,金华市婺城区纪委监委联合相关单位,以巷弄文化为根基,融合婺剧小巷特色,有机串联城中街道明月楼社区、金华市环城小学、婺城公安分局城中派出所、婺城区税务局等多个不同单元的示范点位,打造可观可感可学的“品婺廉生”清风线,进一步提升清廉婺城建设实效性和美誉度,让干部群众在移步换景中接受廉洁熏陶,推动清廉理念润物无声、深入人心。
“品婺廉生” 清风线手绘图
巷弄文化是婺城市井文化的核心代表,每条老街巷都隐藏着这座城市的美好记忆。位于马路里的清廉婺剧小巷,串起了“品婺廉生”清风线各点位的脉络。
马路里清廉婺剧小巷
小巷狭窄而悠长,两侧青砖灰瓦攀爬着青藤,墙角里冒出一簇簇野花,散发着淡淡的花香。婺城区纪委监委充分挖掘传统婺剧文化中的廉洁基因,在这里可以欣赏到“婺州戏”“金华戏”“人生戏”的精彩内容,还有金华俗语集、戏曲清廉人物等特色文化,让人越品越有滋味。
“当官就得为黎民,廉洁一生两袖清,傲视权贵不贪腐……”游览得闲,还能在附近明月书场听上一曲非遗道情《爱莲说》,在“嘭嘭嘭”的拨弦弹唱声中,了解北宋名臣周敦颐廉政为民,受百姓拥戴的故事。
婺城区城中街道明月楼社区
“明月楼头,廉洁和风拂远近;莲花井畔,邻里暖语话短长。”坐落于金华城江北明月路西侧的明月楼,与城隍庙紧密相邻,自宋宣和四年建起,是金华三大名楼之一。登上明月楼,可以一览无余地俯瞰金华府城隍庙的壮丽景色。明月楼社区正据此为名,这里不仅是商贸、金融的聚集地,更是古今文化碰撞交流之地。
沿着小巷走到这里,浓厚的廉洁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明月楼社区充分将辖区内的清风古巷、非遗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与清廉建设相融合,并推动廉洁文化与社区治理共生,让游览者在“一步一景”中,充分感受社区用“党建+网格+廉盟”绘就的“月朗风和”清廉画卷。
金华市环城小学文化墙
沿着路线边走边看,正沉浸在古色古香的韵味中,耳畔传来了孩童们的笑声,这里便是金华市环城小学。
金华市环城小学始建于1954年,教学楼红墙黄瓦、古朴典雅、端庄大气,被诗人圣野盛赞为“最金华”的学校。
这所承载着梦想与希望的学校,在清廉建设的道路上同样步履坚定。学校以温暖教育为目标,将清廉建设与温暖教育深度融合,用清明“暖政风”、清净“暖校风”、清正“暖教风”、清新“暖学风”,打造“暖风徐来廉花开”的“暖廉校园”。
再往小巷深处走,就来到了婺城公安分局城中派出所。
每天上午,在城中派出所值班大厅内,当班民警都要接过数字牌,完成当天的“三无”翻牌。“三无”代表无违法违纪、无有责投诉、无责任事故。“三无”翻牌仪式是城中派出所推进清廉公安建设的一项生动举措,也是该所打造“清廉警队”的具体实践。
群众在城中派出所“阳光坐席”与民警一起查看监控
在值班大厅的另一侧,有群众正在“阳光坐席”上查看视频监控,进行信息核对。据了解,城中派出所特别设立了群众专属“阳光坐席”座位,邀请群众参与信息核对、视频倒查、调查访问等办理过程,快办寻人寻物等民生“小事”、办好扶危解难等民安“大事”,目前该机制已累计服务群众700余次,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警有所应”的承诺。
婺城区税务局“亲情会客厅”
“品婺廉生”清风线的最后一站,停留在婺城区税务局。
步入位于办事大厅一楼的“亲清会客厅”,税务工作人员正为纳税人耐心解读税收政策,墙上“清、轻、亲、勤”四个字格外醒目。近年来,婺城区税务局立足职能定位,推进“四维清廉”建设,坚持将清廉建设融入税收治理全过程,着力打造“政治清明、机关清廉、文化清和、税企清朗”税务机关,全力构建税收监督一体化格局,持续涵养勤廉并重的税务新风。
移步集党建、法治、廉政、文化、活动等功能为一体的“五彩”税务文化阵地,“红之魂”“蓝之印”“青之廉”“橙之韵”“绿之源”五个板块内容,展现了“忠诚、勤业、廉洁、有道、活力”的婺城税务文化,展示了婺城税务队伍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和凝心聚力的奋进姿态。
沿着线路边看边学,意犹未尽,这些标杆单位不仅为婺城清廉单元建设提供了优秀实践经验,更展示了婺城清廉建设成果,推动清廉建设的“施工图”正一步步变为“实景图”,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清廉价值观深入人心。
(金华市婺城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