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暨市城南,有一个名为“洋湖”的村庄。从村名上即可看出,此处水系丰富。这个小村庄不仅土地肥沃、自然风光秀美,村庄面貌也随着清廉村居的建设,绘就成一幅美丽乡村新画卷。
洋湖村俯瞰图
盛夏时节,来到暨南街道洋湖村,一路皆是青碧的农田,一片片美丽的荷塘与青色稻田相互映衬,让人心旷神怡。近年来,洋湖村利用村中独特自然风光,巧妙融入清廉元素,打造形成了一条“荷香清远 廉韵浓厚”的清韵廉路。人们观荷赏莲,既品读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清正廉洁的高贵品质、“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君子之风,又感怀其扎根泥土、厚植根基、默默生长、给花儿叶儿送去源源不断养分的“莲藕精神”。
层层碧叶间亭亭玉立的荷花
沿着环荷塘蜿蜒的“清风荷影”小道漫步,一座以红廉文化为主题的星火公园映入眼帘。公园中央矗立着一面别具匠心的红廉文化墙,以艺术化的设计将“廉”字融入红色基因,让游客在移步换景中感受红色文化中的廉洁力量。
红廉文化墙
绕过星火公园向东转弯,迎面就是洋湖村文化礼堂,白墙黑瓦的徽派建筑镶嵌在这一片盎然的绿意中,给人清新之感。礼堂前身是宣氏宗祠。据《乾隆诸暨县志》记载,宣氏先祖宣德仁为官清廉,量田地不偏私、捐薪金抚饥民,一生公正无私、刚正不阿,为族人所颂仰。
在荷塘掩映下的洋湖村文化礼堂
今人为表纪念,在东厢一楼设立宣氏清廉馆,除展陈先贤清廉事迹外,还将“倡廉”“修身”两节宣氏家训“晒”在墙上,在无声之中引导村民传承家训、弘扬家风。
宣氏清廉馆一角
清廉馆内的宣氏家训
拾级而上,楼道上有一首小诗:“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秀干终成栋,精钢不作钩。”这是宋代清官包拯有感而发、表明心志的作品,也是洋湖村民借诗言志、崇尚清正的体现。
楼道上的小诗
二楼是洋湖村红色记忆馆。抗日战争时期,洋湖村人与日军拼死搏斗、浴血奋战,终获胜利。馆内展陈体现当时生产生活的一些用具,以及当地军民缴获的战利品,虽简单朴素,却时刻警醒着参观者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面对敌人要敢于斗争、坚贞不屈。
红色记忆馆一角
走出文化礼堂,穿过一条弄堂,就来到了洋湖陶艺体验室。洋湖陶艺是诸暨“非遗”项目,当地将陶艺体验融入清韵廉路建设,一方面向游人展示洋湖陶艺非遗文化的历史,另一方面也让游人感悟陶艺蕴含的清廉之道:调泥需去杂质,如同人要坚守本心;拉坯要守中正,恰似为官当持公正;修形须有度,警示行事要知分寸。
游人在洋湖陶艺体验室参观
清朗荷风散播悠悠“廉”韵,红色基因淬炼铮铮铁骨,陶人守正诠释代代传承——如今的洋湖村,正以其独特魅力,书写着新时代的清廉村居之美。
(诸暨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