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清风之旅

盛垫马氏:崇文尚学 爱国爱乡

2025-08-14 10:16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五四期间的北京大学,众多革新人物和学术大师云集,他们的风范、轶事、佳话,至今为学界流传,其中“一钱(钱玄同)、二周(周树人、周作人)、三沈(沈士远、沈尹默、沈兼士)、五马”为人们津津乐道。“五马”是马裕藻、马衡、马鉴、马准和马廉,他们是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盛垫村马海曙的五个儿子,曾先后在北京大学和燕京大学任教,声名卓著。

五马馆.jpg

图为宁波市鄞州区邱隘镇“五马馆”门楣

  盛垫村位于宁波市东部,由四个自然村组成,占地一平方公里,户籍在册人口仅600余人。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留下辉煌足迹的马氏群贤,就根植于这样一个小小的村落中。

  清末鄞县盛垫村商人马海曙在扬州发迹后,聘请维新学者叶瀚给儿子们做家教。马海曙对教育如此重视,最终受益的是他的五个孩子,他们后来在中国学术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篇章。

image.png

图为马氏五兄弟

  马裕藻,教育家、语言学家,为汉语正音、推广汉语做出了宝贵的贡献,是由蔡元培任命的北大国文系主任,担任该职长达14年;马衡,在北大创建中国最早的现代考古学专业,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十七年,“天下第一名社”西泠印社第二任社长,是“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前驱”和博物馆学的奠基人;马鉴,著名教育家、文史专家,先后担任燕京大学国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香港大学中文系主任,一生桃李满天下;马准,致力于民俗文化研究,是梁祝文化研究先驱,曾在北京大学教授文字学和目录学;马廉,接替鲁迅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北大图书馆将他捐赠的“不登大雅文库”藏书辟专室陈列,为保存民族文化精粹作出重大贡献。

  细品他们的名字,除了马裕藻先生外,其余四位的“衡、廉、准、鉴”均系后改,体现的是他们对持衡守正、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也反映出这个家族在变革时代的文化坚守与中正态度,以及马氏一族的清正家风

  对于马裕藻先生,世人皆称道他的爱国之心,留守北京时断然与周作人断交,民族气节凛然。其实,他刚直耿介的品质也值得后人学习。据说,在他任北大国文系主任时,家里有年轻人向他试探报考北大国文系的考题,他当即勃然大怒:“你是混蛋!想叫我告诉你考题吗?”

image.png

图为马裕藻著作《古籍校读法》等

  马衡先生一生守护文物,抗战时期主持故宫文物南迁、西运,制定严格管理制度(双人双锁、全程记录),拒绝私藏文物。烽火连天中,2万箱国宝辗转万里,最终完好归来。在有些人看来,马衡在故宫30多年,不会没有贪污盗窃的隐情,因此质问马衡的司机,司机当即反驳道:“马院长来上班下班,从来空手来去,连包都不拿,而且他上下车全部在大庭广众下进行,怎么会贪污?”

image.png

图为古物南迁装箱情况

  “五马”后代,在父母的耳濡目染和谆谆教诲下,相继成长为各领域的著名人才,如戏剧活动家、理论家马彦祥,为香港中文大学更改学制的校长、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马临等等,他们传承着父辈勤学务实的家风和勇于实践的精神,在各自的领域磨砺自强,笃学不倦,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绵延不息,代代相传。

  今年6月,鄞州区邱隘镇“五马馆”正式开馆,以“国家”“大家”“小家”三条主线串联“五马”故事,提炼马氏家族赤胆爱国、清廉守正的精神传承,激励人们将个人奋斗融入家国发展的壮阔征程,让马氏家风穿越历史苍茫,在新时代焕发新的生机。

(宁波市鄞州区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