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王店镇镇中村,一座浸润于江南水乡肌理中的村落。这里既有粉墙黛瓦、古藤掩映的原生态风貌,又因朱彝尊文化与“三李”文脉的世代滋养,透射出“耕读传家、廉润人心”的独特气韵。如今,一场承脉先贤、扎根乡土的廉洁文化巡礼,正在这里徐徐展开。
耕读园俯瞰图
步入镇中村,映入眼帘的便是耕读园。“耕”为生存之基,“读”为修身之本。在这里,游人既可体验农耕劳作,领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质朴道理;亦可静坐书角,在典籍中感受“廉洁修身”的古训。作为廉洁教育的起点,耕读园以“劳动养德、读书明志”的理念,为廉洁文化埋下第一颗种子。
笛渔桥
笛渔桥与翰林桥,一水相连,意蕴悠长。笛渔桥得名于清代文宗朱彝尊为子昆田所题《笛渔小稿》,寄寓“渔樵耕读,清白传家”之愿;翰林桥则呼应朱彝尊曾任翰林院检讨之经历,传递“读书致仕、清廉为本”的追求。这两座桥既为往来通途,亦成廉脉所系,静述着诗书济世、清风传家的百年信念。
三李馆内室照
李绳远馆、李良年馆和李符馆,是镇中村承载“三李”文化的精神地标。馆内陈列了与“三李”相关的诗词手稿、画作和文献,让先贤的清正风骨在纸页墨迹的流转与展品故事的讲述中得以传承与活化。这里常办诗词诵读、文化讲座,村民与访客围坐其间,在触摸历史、品读经典中,让“三李”精神融入村庄肌理,成为镇中村代代相传的文化基因。
李集廉洁故事的墙绘
四墙绘清风,满巷蕴廉心。走上村庄主路,四幅廉洁故事墙绘依次铺开,或绘李集、李陈常等清官拒礼守节的场景,或描古人悬鱼拒贿的典故,以生动笔触讲述先贤的清廉往事。游人在驻足间,便能读懂藏在笔墨里的清廉传承。
棹歌长廊
沿墙绘前行,棹歌长廊静静依偎在河畔。长廊以朱彝尊的《棹歌》为主题,廊柱上镌刻着其描写家乡风光的诗句,其中尤以《濋泉记》选段引人深思:“天下之水,源澄者,流必清;源浊者,流亦浊……为政之道亦若是而已。”这段文字以水喻政,点明“吏廉则政清”的道理——正如源头清澈则水流洁净,为官者自身廉洁,方能杜绝歪风。
廉馨亭
镇中村五亭以诗文为魂,融廉勤、自省于景,悄然传递着澄心正道、耕读传家的乡风底蕴。如廉馨亭,取“万亩心田,廉泉浇灌百花艳。千畦民圃,勤政耕耘一片馨”之意,告诫人们以廉为本,勤恳做事。源澄亭、得失亭、澄心亭、解佩亭也各有出处,从不同角度诠释廉洁与人生哲理。
村民家门口的家风楹联
一门一楹联,清廉传世代。漫步至村尾,村居大门上的楹联格外醒目,以书法刻匾的形式,将廉洁家风融入日常。这些楹联以朴素语言道出“耕读传家、勤俭持家、廉洁兴家”的道理,成为村民每日出入可见的“家风提醒”。
在这里,朱彝尊的“澄源”之道、三李的“守清”之风,通过“一园二桥三李馆、四墙五亭六扇门”,既让村民在耳濡目染中传承廉洁家风,也让游客在漫步中感悟“廉润心、家安宁”的真谛——这便是镇中村,一座让廉洁文化藏在日常里、暖在人心间的江南村落。
(嘉兴市秀洲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