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清风之旅

武里清风 步步生廉

2025-09-25 11:15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武义,这座浸润着千年明招文化精髓的浙中古城,自古便是清官廉吏的精神家园。从源远流长的明招文化,到“后陈经验”的创新实践,廉洁文化的基因早已深植于这片土地的脉络之中。近年来,武义县纪委监委深入挖掘本地特色廉洁文化资源,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与廉洁教育有机融合,精心打造出一条古今交融、红廉相映的精神传承之路,让廉洁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持续焕发新的生机。

微信图片_20250630100745_201_713_副本.jpg

“后陈经验”主题展陈

  “后陈经验”主题展陈位于村务监督委员会发源地后陈村,展陈面积1237平方米。主题展陈分为“后陈经验”的源起和萌发、总结和推广、传承和践行、价值和使命四大篇章,系统描绘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从后陈诞生到写入国家法律和党内法规,“后陈经验”从“治村之计”上升为“治国之策”的发展脉络,集中展示20年来基层干部群众巩固拓展“后陈经验”的生动实践,这是深化党建引领基层民主监督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的丰硕成果。展陈内容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融入时代的新气息,引导参观者沿着时间的脉络,深刻感受“后陈经验”历久弥新的生命力与影响力。现为浙江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场教学示范点、浙江省干部教育现场教学示范点。

wechat_2025-09-10_151528_388_副本.png

明招讲院

  武义明招山,素有“婺州名山”之誉,不仅林壑幽深、人文荟萃,更是南宋时期名门吕氏数代家族的长眠之所,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与文化记忆。明招讲院坐落于此,自宋以来便是名贤讲学、士子云集之地。朱熹、陈亮等一代大儒曾在此交锋论道,传道授业,使这里成为浙东南乃至全国文人学者心向往之的文化圣地。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吕氏家族世代重廉崇洁,吕祖谦的伯祖吕本中制定的《舍人官箴》和吕祖谦所作的《官箴》,极力倡导廉政清明的为官之道,记录了整个家族对如何做一个好官的思考与总结。

微信图片_20250630141110_171_713_副本.png

徐英故居

  水碓后村是武义县的革命老区,也是烈士徐英的故乡。徐英,工人出身,早年投身革命。他曾组织工会,领导工人运动,并在浙江地区发展党团组织,从事革命活动。后不幸被反动派逮捕,在狱中仍坚持斗争,最终英勇就义,年仅24岁。引路的煤油灯、战斗用的红缨枪、朴实的八角碗……馆内展陈的徐英烈士遗物将过去的峥嵘岁月一一再现,而那句“活着一天,就要坚持斗争一天”的热血誓言,仿佛穿越时空再次回荡于人们的耳边。

微信图片_2025-09-10_153034_311_副本.png

范村廉政文化展示馆

  范村是北宋名臣范仲淹后裔的聚居地,自元代建村以来,距今已有700年历史,民风质朴,崇文重教。范村廉政文化展示馆位于范氏宗祠之内,陈列有《梅山范氏家规》,全文共384字,包含48条训诫,内容涉及勤廉、自律、向学、修身等方面,深刻体现了范氏一族崇文重教、清俭传家的门风底蕴。该家规不仅作为文物陈列,更已融入乡村治理与日常生活,村中定期开展家规诵读、家风故事会等活动,推动廉洁文化深入人心。

微信图片_20250821135117_92_290_副本.jpg

坛头村

  坛头村,坐落于武义江与白鹭溪交汇处,是一座兼具湿地风貌与人文底蕴的古村。这里不仅实现了从“烂河滩”到“千亩湿地”的生态蝶变,更完成了由“垃圾村”向“文旅热土”的华丽转身。在其发展进程中,孝廉文化始终是贯穿今古的精神主线。村中孝道传统源远流长。相传懿德堂祖先朱万璋因纯孝感天,被御赐“懿德堂”匾额,封为“大孝子”,其所行巷道亦被命名为“孝道”。这一传统至今仍深深融入乡土人文之中,塑造了坛头人重礼守德、家风清朗的文化血脉。

未命名_副本.jpg

朱若功廉政文化博物馆

  朱若功廉政文化博物馆以“鉴史问廉,清官之念”为主题,生动展现了朱若功这位清代清官的风骨与担当,彰显其凛然气节与勤勉爱民的崇高精神。朱若功,字日定,号学斋,上仓(今桐琴镇上仓村)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曾任昆明县令。他以礼士爱民、兴学厚本为念,开仓赈灾、革除陋习、直言谏政、拒贿守正、执法如山,深得百姓爱戴,康熙帝亦对其赏识有加,被誉为一代廉吏。博物馆一层通过“清廉赋”、镜鉴故事、清官典故等板块,系统梳理了朱若功克己奉公、勤政为民的一生。沿楼梯步入二层,三十余件朱若功旧物静谧陈列——书信、衣冠、日用之物,与其书房复原景、劝耕雕塑、纪实影像交织呼应,勾勒出一幅清正高洁的生命画卷。这些展品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其嘉言懿行的人格象征,无声地传递着清廉自守、实干为民的精神光芒,至今依然熠熠生辉。

(武义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