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纪委书记谈丨营造风清气正的农村基层政治生态

2020-05-18 08:55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编者按:目前,省纪委省监委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专项工作,这也是加快推进清廉浙江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这项工作的开展情况,本网选取一批县市区的纪委书记,以访谈的形式请书记们介绍经验成果,畅谈心得体会。今天,推出三门县委常委、县纪委书记、县监委主任的访谈实录。

  记者:过去几年,三门在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专项工作上有哪些创新探索?

  胡克礼:近年来,我们在推进基层治理过程中,坚决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的要求,坚持让党支部唱主角,使党支部成为“两个维护”在基层落地的战斗堡垒,其中一项特色亮点工作就是在全市首创村级主体责任报告制度,压实党组织责任。在台州市纪委的指导下,我县率先全面推开村级党组织主体责任报告制度,形成“县领乡、乡带村”的三级报告体系,层层压实责任,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在基层落地生根。创新报告方式,精简报告内容,分层分类施策,对日常履职情况,实行“常规报告”;对工程项目推进、扶贫资金使用等重点工作,实行“专项报告”;对中心工作落实不力、重复访越级访不断等突出问题,实行“提级报告”。如珠岙镇对辖区内60省道拆迁安置工作开展“专项报告”,重点选取了进展缓慢的5个村当面汇报,现场接受质询、评议,倒逼各村党组织主动作为、担当尽职,其中2个村提前完成拆迁安置任务。

  另外,我们在做深做透监督工作中,坚持力量下沉,用群众的视角,多措并举强化对基层权力的监督,为建设“清廉村居”、净化基层政治生态夯实群众基础。一方面,搭建“网上监督”平台。借助“互联网+”监督模式,建立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切实加大村级财务收支、资源资产交易、工程项目招投标等村级重大事务的公开力度,重点对资金使用情况实时监测,尤其是每笔村级账户资金支取都以短信方式第一时间告知村主职干部、村监会主任、驻村干部及联系领导。另一方面,搭建“掌上监督”平台。针对以往村级财务公开清单较为笼统、外出村民查看不便的现象,在亭旁镇试点开发并应用“农村财务APP”软件,将每一张凭据扫描录入专用财务系统,村民通过手机下载并登录该软件,即可实时查看本村财务收支每一笔原始凭证,包括用途、审批人、领款人等具体明细,实现有图可看、有据可查。自“农村财务APP”上线后,该镇无1例新增关于农村财务的信访反映,目前该APP软件正全县推广应用中。同时,去年以来,我们还积极探索建立村级廉情监测点。以海游街道为试点,在乡镇(街道)本级创立廉情监测中心,并在辖区内各村下设廉情监测点,建立《廉情监测员监督村民关注热点、难点事项工作流程》等5项工作流程,此外还专门组建了以基层两代表一委员、乡贤等为主要成员的廉情监测团,助力解决村级疑难复杂问题,真正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如在城西村,前七任书记被聘为“廉情监测智囊团”,与现任村书记共同开展廉情监测,参与化解群众信访难题。

  记者:除了您刚刚所说的众多举措,近几年三门在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有力推动基层治理专项工作上取得了哪些成绩?

  胡克礼:过去几年,我们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各方努力下,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体现为以下两点:

  一是村级主体责任报告制度成效初显。截至目前,我们已在9个乡镇(街道)67个村居开展主体责任现场报告会12场(次),推动中心工作落实19项,发现并整改问题128个,廉政约谈275人(次)。此外,我们还对巡察整改滞后的6个村开展“提级报告”,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15个,挽回经济损失14.6万元。

  二是制度的笼子扎紧扎实。以制度管人管事管物,切实将村级小微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切实管好农村集体“钱袋子”,解决村集体资金对外担保、举债做戏、利用老人协会账户逃避监管等问题,先后出台《三门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办法》《三门县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三级责任”体系实施意见》等“铁规”,做到村里用钱、镇里把关、县里指导,为村级“三资”管理装上“高清探头”。如,海游街道城西村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制定了“不借款、不担保、不支付”和“零备用金”的“三不一零”铁规,明确不将村集体资金外借、不以集体名义向外作担保、未经规定程序不支付2万元以上资金,并率先对老人协会资金实行统收统管,切实守牢群众的“钱袋子”,被村民誉为“过得硬”的集体经济。针对村级“小额工程”面多量广、程序不透明、公开不规范等监管难题,出台《三门县村级公共工程规范管理暂行办法》,明确“5万元以上的工程必须进行乡镇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交易”“建立变更费用审查制度,规范工程变更审批程序”等规定,从工程立项、招标、变更、支付审批等廉政风险点进行规范。配套绘制“三门县村级工程建设监管风险预警图”,明确风险点、风险等级、监管措施等,推动“小额工程”成为“阳光工程”。

  三是村干部作风持续好转。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热点问题和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权力,我们建立了“小微权力”清单制度,先后梳理出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三十六条”、村居干部履职红线“二十条”、村(社区)干部作风纪律“十个不准”等三张清单共66项内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基层干部权力事项。将履职红线“二十条”制作成动漫片,通过在电视台、公交车站公益显示屏、农村广播、党员远教平台等媒体上滚动播放,在掌上三门、微信公众号手机端进行推送,推动村干部知责明责、规范履责。

  记者:2020年,三门将作出何种努力以进一步强化清廉村居建设、推动基层治理?

  胡克礼:2020年是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收官之年,在这个重要时间节点上,我们将认清新形势、把握新要求、争取新突破,把清廉村居建设、基层治理工作放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第一,深化农村基层扶贫领域的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一方面,推动监督力量下沉,延伸到基层扶贫工作一线,更加精准有效发现问题线索;另一方面,强化执纪问责,加大惩治力度,对基层扶贫工作中出现的违纪违法问题予以严肃处理。

  第二,深化村级巡察。发挥巡察利剑作用,根据不同村(居)的特点,做好前期调研,精心制定巡察方案,提升巡察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另外,积极推进智慧巡察,通过“扫码举报”、个别谈话、入户走访等方式,掌握群众的痛点难点堵点,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升巡察工作质效。

  第三,强化对村居基层干部的监督管理。“行百里半九十”,在扶贫攻坚的收官之年,部分基层干部不免出现工作松懈、积极性下降等问题,我们一方面要加强教育管理,另一方面要积极发挥监督执纪问责职能,督促基层干部履职尽责。此外,针对基层干部受到诬告错告等问题,我们将坚持严管和厚爱并重,为担当者担当,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台州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