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12 07:44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暑去凉来,走进龙游县罗家乡席家村,一片片绿油油的茶园映入眼帘,置身其中,一股清新扑鼻而来,驻足眺望,屋顶一块块蔚蓝醒目的太阳能板,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依托茶产业和光伏项目,我们用了4年时间让村集体经济翻了27倍!”席家村党支部书记席金富激动地介绍,这一巨大变化,得益于清廉村居建设释放的发展能量。
建章立制,激浊扬清聚民心
席家村地处龙南山区,早些年,村级组织涣散、干部做事拖拉,在村民中没有威信,村庄发展止步不前,席家村“经济薄弱村”的帽子迟迟未能摘除。
要想让席家早点富起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增强席家村自身的造血功能,村两委班子公信力、战斗力是关键。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2017年,村级换届完成后,新一届村两委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将村里262户农户走了个遍,耐心听取百姓心声。原来,由于村里信息公开不够、小微权力运行约束不到位,村干部面临信任危机,村里工作失去了群众基础。
找到原因,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乡纪委的指导下,席家村以规范村级小微权力为切入口,建立了《席家村重大事项决策制度》《席家村物资采购的规定》《关于席家村临时用工申请的规定》等11个制度,以制度来厘清权力边界、规范权力运行。小事由村两委商量决定,大事必须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事后在公开栏、“龙游通”“大席家”微信群等平台上公开。每一项小微权力的运行,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参与,让群众从“局外人”成为了“一家人”。
制度理顺了,民意畅通了,干群关系逐渐融洽,村两委的战斗力显著增强,小山村开始了它的蜕变之旅。
抢抓机遇,山村引进“金凤凰”
席家村是典型的山区经济薄弱村,大部分劳动力靠外出打工为主要谋生手段,而大部分农田在抛荒、生杂草。一边是良田闲置抛荒,一边是村集体经济增收乏力,村两委萌生了一个念头:把全村土地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再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对外进行农业招商,以土地入股的形式,与农业实体开发商进行合作。
村党组织提议、在“龙游通”“大席家”微信群上征求意见、村民代表大会决议通过,短短10天,全村86%、312亩土地成功流转到村股份经济合作社。之后,通过县委县政府的牵线搭桥,浙江龙游茗皇黄茶开发有限公司成功落户席家村。茗皇公司的入驻不仅让村集体每年增收2.8万元,还让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就业,解决了部分年纪较大村民的就业问题。据悉,每年席家村村民光因黄茶采摘、管理,就可增加收入近一百万元。
此外,席家村抓住了全省开展“千企结千村、消灭薄弱村”专项行动的历史机遇,争取到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结对帮扶。通过实地调研和评估,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为席家村谋划了“太阳能光伏发电站”项目,对于席家村来说,这是一个短平快又可持续“造血”的项目。2019年底,浙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资助的150万元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顺利落地。如今,光伏发电电费收入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36万元,18户村民靠出租屋顶,每年增收3万元。
激活“前哨”,监督护航振兴路
随着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乡村振兴项目的实施推进,如何抵御村干部“病变”、防范村级廉政风险,成为摆在席家村人面前的新命题。作为基层监督的“前哨”,该村监察工作联络站交出了他们的答案。
“我们紧紧围绕集体‘三资’管理、惠民政策落实及村干部纪律作风等内容开展常态化监督,排摸收集问题线索,清除阻碍乡村振兴的绊脚石。”该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席燕芳介绍,县乡两级纪委通过开设“监督记事”平台、集中培训、交叉检查、以干代训等方式,不断为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赋能。在不断的“充电蓄能”中,席家村监察工作联络站设立了“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总结、一季一专项”的常态化监督方式,为席家发展保驾护航。今年来,他们通过日常监督及时发现制止劳务用工不规范、财务支出凭证不齐全、重大事项决策程序不严谨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6个。
此外,针对乡村振兴项目不断实施的现实需求,席家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牵头组建了由村级监察工作联络站成员、村民代表、监理公司组成的“工程管理监督小组”,对村级工程项目落实、施工、验收进行全过程监督。
“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做实监督,让我们监察工作联络站真正成为日常监督的‘前哨站’和乡风文明的‘宣教站’,助力基层治理,护航乡村振兴。”谈及下一步打算,席燕芳信心满满。
(衢州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