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崇孝尚廉 以清促治 擦亮山村"清"名片

2022-01-07 07:16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君子山前放午衙,湿烟青竹弄云霞。烧将玉井峰前水,来试桃溪雨后茶。”这是汤显祖在遂昌为官时写下的诗句,诗中所说的桃溪就位于遂昌县应村乡。

  400多年来,清廉乡风在应村这个小山村代代相传,承载着岁月的沧桑变迁,见证了古村的和美淳朴。

  “慈孝基因”传承优良家风

  “惟孝亲者,不在华衣美食之供奉,举其要在善体亲心而已。”翻开《应村纪略》,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勤俭节约、孝老爱亲”的村规。这是一本写于清朝嘉庆庚午年(公元1810年)的村规民约,由于年代久远,最初的版本已经丢失,但村规的精髓和慈孝基因却传承至今。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每年的重阳节,村里都会举办“百孝宴”。这一天,村里会设下宴席,由每户村民烹调一道朴素但情意满满的家常菜,邀请村里6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品尝。吃完饭,子女们还要轮流给老人敬茶、捶腿,以表孝心。

  除了“百孝宴”,应村还有一支由村里评选出的“好儿媳”组成的敬老洗衣队。每隔几天,“儿媳”们就去孤寡老人家中义务换洗衣物被褥,顺便再帮衬老人其他的生活所需。这个贴心之举,一晃已经延续了五年。

  百善孝为先。这是应村的规矩,也是应村的财富。它承载着百年岁月的沧桑变迁,见证了百年古村的和美淳朴。它的根扎进了土壤的深处,它的魂融入了村民的血液,成为一代又一代应村人共同的处世操守和行为准则。

  民事村了就地化解民忧

  “鹏落畈自然村路灯基本不亮了,晚上村民走路不方便,希望村里能多加几盏路灯。”不久前,有村民在“村务群言栏”里留言。当天值班的村干部看到留言后,马上将其摘录下来,并提交村两委会议讨论。村两委一致决定,根据村庄实际情况,实施亮化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完工,共安装太阳能路灯9盏。

  2022年已是应村乡推出“民事村了”社会治理工作法的第十年,村民有意见和建议都可以在“村务群言栏”上留言,记录下来后由村两委会议逐条讨论,及时给予解决。截至目前,应村乡已累计上报、解决各类留言600多条,实现了矛盾不出村、越级“零上访”。

  多年来,应村还有着雷打不动的工作习惯:每年制定“先锋创业榜”,倒排工期表,村级项目“领办包干”;每月召开党员、村民代表大会讨论研究村内重大事项。2021年应村乡还升级“民事村了”+互联网模式,建立健全廉情网格体系,廉情网格信息员主动上门收集群众建议,并上传到“监督一点通”平台,通过部门间协同配合提高问题办理效率。

  把公事摆在明处,把群众记在心上。息纠纷,暖民心,稳基层。从不起眼的小事做起,“民事村了”工作法深受群众欢迎,并在全县20个乡镇(街道)推广,该工作法还荣获丽水市公共管理创新十佳案例,被誉为“乡村版枫桥经验”。

  “廉情岗哨”营造清风正气

  “我们村90多岁的翁大爷已享受低保多年,现在党的政策这么好,为什么要把他的低保取消,是不是村干部在搞小动作?”

  “经过核实,翁大爷有4个子女,生活条件已经明显好转,按照政策,他已经不符合低保资格,所以才取消的。”

  这是不久前应村村举办的“你提我督”答廉会上的一幕问答。现场,村民代表围绕村务管理、工程项目、村级“三资”、党务、扶贫领域等方面,连续向村支书、村委会主任周呈锋发问,村监察工作联络站负责人全程参与监督。

  “此次答廉会共答复问题建议17个,对当场未能有效答复的问题,我们已记录在册并将做好后续跟踪督办,确保各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应村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站长王志根说。

  除了每季度召开答廉会以外,王志根还按照“站长履职清单”,定期开展廉情走访、廉情分析研判会、坐班接访等工作。2021年3月,王志根就在开展村级财务监督中,发现一条问题线索,吹响了“预警哨”。随后,乡纪委、监察办工作人员第一时间介入核查,严肃查处了一起村干部侵占村民政策处理费的违纪问题。

  去年4月以来,遂昌县纪委监委紧扣清廉村居建设和监察办规范化建设要求,进一步整合乡、村两级监督力量,推动乡村治理的创新。通过召开答廉会、廉情分析研判会等形式,进一步延伸基层监督“触角”,精准采集末端廉情信息。截至目前,全县共收集廉情信息2135条,转问题线索47条,召开“你提我督”答廉会603场,推动解决问题871个,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曾经,慈孝文化在这个小山村代代相传,展现了着浓郁的行孝氛围。如今,“民事村了”让当地传承已久的乡风文明焕发新的风采,历久弥新。未来,清廉村居的画卷在徐徐展开,推动着风清气正政治生态进一步形成。

  (丽水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