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绍兴市越城区的田间巷陌,一场数字革命正重塑着乡村治理生态。通过构建“数据全采集、流程全留痕、监管全链条”的智慧管理体系,该区230个村社集体经济的“钱袋子”“家底簿”实现全周期透明化管理,为新时代清廉村居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登陆基层小微权力监督一点通,村社集体资产、工程项目、会议决议等数据信息如活水般涌动。这正是越城区打造的村社四维数据库的生动场景。“过去查个项目资料要翻半天档案柜,现在动动手指就清晰可见。”该区东浦街道王城寺村书记沈岳兴指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感慨道。
近年来,越城区纪委监委聚焦村级治理民主决策、财务管理、项目管理等核心要素,与多部门协同合作,建立“人财物事”四维数据库,标准化采集村级组织、社员名册、会议纪要、资产资源台账、政策制度等基础信息,配套构建省市区镇村五级云上管理监督架构。230个村社组织信息、900余份制度文本、4500余份经济合同、1.1万余张资产电子卡片在云端有序排列,曾经“雾里看花”的村务如今实现“掌上透视”。
在陶堰街道邵家溇村,村民扫一扫“浙农码”,集体账本即刻呈现眼前。“去年村集体增收项目分红明细、文化礼堂装修开支,连60元钱的办公用品采购都明明白白。”村民袁大姐滑动手机屏幕笑着说。
越城区创新“银联直付+阳光晾晒”机制,村级收支全程线上审批、云端支付,资金流向在区块链上留下永不消失的“脚印”。推行“线下公示栏+线上浙农码”双公开模式,村级财务事项在线下村务公开栏基础上,通过系统“阳光公开”模块实现全部收支线上“扫码公开”。目前,全区已有10余万农户通过“线上+线下”双公开渠道,实现指尖上的“云监督”。
“滴滴!”近日,城南街道新村村大坳茶园租地合同触发系统警报。预警监督模块提示该合同款项逾期30天未收取,街道纪工委收到预警后当即督促新村村催缴并收回款项7260元。
这样的智能预警已成常态。越城区搭建的“合同履约-资产变动-收益收缴”数字化监管模型对集体资产租赁、产权交易等关键环节设置28个风险监测阈值,对超过阈值的发送预警并进行红黄蓝三色赋码,如同为集体资产装上“电子哨兵”。2025年,越城区已处理预警信息1260条,有效防止了村级腐败问题的发生。该区农水局相关负责人打了个比方:“现在每笔集体资金流动都有‘数字保镖’全程护送”。
站在数字化改革潮头,越城区正将“三资”监管经验延伸至乡村治理全领域。“我们要让每笔集体资金都在阳光下流淌,让每项村务决策都在监督下运行,真正实现村居清朗、民心清畅。”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越城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