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村里的大小事都明明白白,每月财务收支明细在公开栏贴得清清楚楚,手机上扫个码还能看电子台账。”近日,面对前来回访的磐安县纪检监察工作人员,尖山镇陈界村村民周伯伯指着村务公开栏和手机屏幕,脸上挂着笑,“这个‘两表一单一码’公开制度,真是给咱老百姓吃了颗‘定心丸’”!
这样的场景,正是磐安县纪委监委以“监督强廉、数字赋廉、文化润廉”为抓手,纵深推进清廉村居建设的生动注脚。近年来,该县聚焦基层治理痛点、群众关切热点,通过“三廉”协同发力,推动清廉建设融入村社发展肌理,全力打造“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风清朗”的示范标杆。截至目前,全县已培育省级清廉村居1个、市级14个、县级192个,县级示范点覆盖率达81.36%,清廉村居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廉动力”引擎。
监督是清廉村居建设的基石。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乡村振兴项目实施等重点领域,该县纪委监委常态化开展专项监督检查,通过实地走访、随机抽查、查阅凭证台账、座谈交流等方式深挖细查违规问题;深挖细查违规问题。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要求和期限,并安排专人跟踪督办。同时,建立“整改台账——限时销号——动态评估”机制,定期开展“回头看”,重点核查整改措施的可持续性和制度漏洞修补情况,确保问题真改实改、整改到位、防止反弹,切实推动基层权力运行规范有序。
“在强化监督闭环的同时,数字技术正为清廉村居建设注入‘智治’动能。”磐安县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以电子台账数字化建设为着力点,借助“浙农经管”系统,实现村级事务全流程线上留痕、动态追溯,推动村级财务运行、核算、监管提质增效;县纪委监委依托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平台,对村级工程发包、低保评定等高频事项实行监督预警提醒,一旦触发规则立即推送至监管端,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处置”,切实推动权力运行公开透明、阳光规范。
廉洁文化是浸润基层治理的精神血脉。磐安县纪委监委立足地域特色,深挖本土廉洁元素,以“一村一品”思路打造特色廉洁文化矩阵。如,尖山镇横路村厚植“莲文化”底蕴,在百年莲塘旁建起“莲香廉韵”文化长廊,村民围坐共话廉洁家风;仁川镇杨宅村依托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将“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红色纪律与现代村规民约相结合,以沉浸式体验传承初心;盘峰乡榉溪村作为婺州南宗儒学发源地,吸引了大量参观者前来感悟儒家廉洁智慧、聆听孔氏治家育人的谆谆教诲……如今,廉洁文化已经不仅仅是墙上的标语,而是融入村民日常生活的“活教材”,在潜移默化中厚植了“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共识。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三廉’融合,以监督强基固本、以数字提效赋能、以文化铸魂润心,推动清廉村居建设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升级,真正实现干部清正、村务清爽、民心清畅,为乡村振兴注入更持久的‘廉动力’。”磐安县纪委监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磐安县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