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03 06:39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1月19日,新年伊始,海宁市江南要素交易中心,已经一片热闹繁忙。
海宁市纪委市监委派驻第二纪检监察组组长孙伟忠一行,又来到这里,对交易平台数字化招投标项目进行了随机抽查,提出了3点检查建议。
江南要素交易中心,是省内唯一国有企业性质的公共资源要素交易中心,主要负责建设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土地、产权等各类要素进场交易服务工作,并为各类交易发布信息和提供场所、设施及见证服务,2021年交易资金结算额达1.62亿元。
如何经营好公共资产,保障交易公平公正,海宁市相关纪检监察组织和主管单位一起,以清廉单元创建为统揽,从问题入手,将管理与监督同步推进,进一步降低交易中廉政风险,优化营商环境。
以问题为导向,把制度笼子扎紧
招标信息存在泄漏风险、招标人员手中自由裁量权大、投标单位有宴请评标人员现象……“经过深挖,发现问题背后主要是制度不全、不严、滞后等原因。”在日常监督检查中,纪检干部发现这个问题急需解决。
随后,在纪检监察组的督促协助下,市政务数据办等单位针对日常检查、专项检查,以及巡察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共性问题,从制度层面进行破解整改。制定了EPC招标管理办法,从总承包适用范围、实施原则、项目发包和承包、项目实施管理、规范联合体承包管理等五大方面对总承包活动进行了规范;印发了《海宁市村级集体经济工程建设项目发包和建设管理办法》,加强村级工程项目的发包管理。强化日常监管,定期组织开展招投标监督项目“回头看”,消除招标中的排斥限制潜在投标人等问题。
2021年以来,江南要素交易中心及时纠正招标人改变招标方式2起,招标文件中排斥限制竞争条款60余条。组织开展招投标领域专项治理,特别是加强对评标专家的监督管理,江南要素交易中心在专项整治中处理招标举报3起,移交综合执法局行政处罚1起,清退出评标专家库违规人员3人。
以科技为助力,把权力使用管紧
制度执行情况怎么样,纪检监察组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同时,强化科技助力。“正好利用政务数据办在大数据方面的优势,通过数据、网络方面的监督,加强运行管理,强化权力公开运行。”孙伟忠表示。
2021年12月20日,浙江省首批数字经济系统多跨应用场景——浙里公共资源数字化招标项目在海宁建成,并顺利完成了首个项目开评标,开始积累预警信息分析研判基础数据。
招标、投标、开标和评标等交易全流程“跑零次”“不见面”,监管系统“互联网+监督”,全程记录项目开评标音视频,为事后项目流程审查、项目异常审查提供数据支撑。同时,通过梳理招投标禁止性规定内容,细化分析投标文件的各类专项指标,基于大数据实现多层级、多角度结构化检测点预警,及时发现并自动预警围标串标、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
这些让“交易”中的公权力更加规范,自由裁量权得到进一步压缩。“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能轻易地显示在屏幕上,每个评标人的倾向性也一目了解。”交易中心后台管理员告诉我们。同时,借助大数据系统的各项基础数据,让精准监督、深入监督变得容易。
以人员为根本,把思想开关拧紧
每月第一周的周一,交易中心都要组织“清廉交易”主题课堂,领导点题交流,人人轮值上台讲心得体会,通过“摆进去、讲出来”,让每个人的清廉意识、风险意识常在心中。
为了抓好青年干部的清廉意识,专门组织了“青年说清廉·清廉伴青年”活动,目前已有10名青年干部开展清廉交易微调研和分享会,《城市土地交易问题和对策》《建设工程招标代理机构存在问题及对策》《工程建设项目围标串标问题及对策》等微调研为深化“清廉交易”提供了有力参考,同时也进一步让清廉基因根植青年干部。
除了加强工作人员学习教育,还注重“往前一公里”教育,定期组织各镇(街道)、各部门、招标代理机构从业人员和评标专家开展法治教育、清廉教育和业务培训,引导交易全链条参与人员共同营造公平公正的阳光交易环境。
(嘉兴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