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预警显示,这辆公务车在非工作时间离开了规定停放地点,请核实。”日前,桐乡市水务集团纪委工作人员收到平台发来的预警消息,立即开展线下核查,确认该公务车系因外出开展夜间管道抢修离开停车点,随后解除了平台预警。
今年以来,桐乡市水务集团纪委依托智慧水务综合平台,在公车管理系统模块内同步嵌入公车管理数字化监督场景,采用“定位追踪+数据分析+敏感预警”模式,实现公车使用全流程透明化监管。
这正是该市水务集团纪委探索开展大数据监督的新抓手。该集团纪委负责人介绍道:“通过轨迹管控、数据核验等功能,车载定位系统实时记录行车轨迹与停放点位,场景会自动比对车辆行驶范围、行驶里程数据等信息,有效防范‘公车私用’、多报冒领里程补贴等问题。”
国企领域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廉政风险较大,是公权力大数据监督的重点领域之一。为此,桐乡市水务集团纪委抓住全省国企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试点建设有利契机,积极构建数字化改革与清廉建设统筹融合、一体推进的工作格局,通过数字赋能释放智慧监督新效能,持续深化清廉国企建设。
坚持业务开发与纪委监督同规划、同建设、同验收,对违规问题精准设防。该集团纪委聚焦“关键环节”发力,梳理经营性项目管理、管网维修管理、立项项目管理等平台业务流程40余项,围绕物资领用、资金管理、工程建设等领域精准选题,打造个性化应用场景,将预警机制深度嵌入系统流程,不断提升监督穿透力、预警精准度、纠治及时性。
公车管理只是“牛刀小试”。国企公权力大数据监督,重点更在项目建设领域。据了解,仅6月,该集团就有各类施工和维修项目1700余个。体量大、品类多、数据复杂,工程项目监管一直是监督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集团子公司数据不通,信息比对耗费大量精力;问题整改靠事后推动,无法由点及面……种种问题让监督质效难以提升。
为此,该集团纪委创新设计管网建设物资全链条监管、管网维修材料闭环管控、工程收费资金风险防控等应用场景,串联起全流程的数字化管控,以“数据流”不断规范“业务流”,为异常行为“赋码亮灯”,让权力运行“留痕存迹”。
管网运维应用场景内建立“领——用——验”全流程数字化追溯机制,维修材料领用量和实际使用量可以在系统实时比对,有效破解维修人员多领、冒领材料和物资“倒手转卖”等问题;资金防控应用场景构建“岗位分离+非现金结算+智能对账”防控体系,实行收费额度核定与资金收缴岗位分离,系统自动比对安装项目“应收——实收”数据,切实防范应收款未收或收取后被挪用、侵吞等廉政风险。
“以往只能在事后专项监督发现的问题,现在系统能实时测算并且及时预警。数据多跑路、人工少跑腿,风险防范化解的‘数字化防线’就能不断向前端移动。”该集团纪委负责人说。
深化大数据监督,还要牢牢抓住数据质量这一关键。桐乡市水务集团新增供应商法人代表、实际联系人、入围标的范围等基础信息,中标单位项目负责人、监理单位、跟审机构等建设主体信息,并叠加年度采购量、中标频率等动态监督指标,构建起工程建设与物资供应商的数字档案。同时,为防范内部人员优亲厚友等关联舞弊行为,新增国有企业干部职工及其配偶等直系亲属信息,便于与供应商信息库进行数据碰撞,提供预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大数据监督,探索更多的新场景、新路径,推动企业行稳致远,真正实现‘监督沉下去、问题浮上来、治理跟上去’的良性循环。”该市水务集团纪委负责人表示。
(桐乡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