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进场台账登记不全扣2分、招标资料归档不完整扣2分……”近日,在浙江交控嘉湖区域公司工程整改推进会上,一份份带着具体扣分项的“清廉体检报告”成为讨论焦点。作为浙江省交通投资集团下属浙江交控的全资子公司,该公司在属地嘉兴市秀洲区纪委监委及上级浙江交控纪委的指导下,创新建立工程建设领域“清廉指数”评价体系,将抽象的廉洁要求转化为可量化指标,为国有房地产项目建设提供全周期“健康监测”。
房地产项目具有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特点,极易滋生廉洁风险。浙江交控纪委把清廉国企建设作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有力抓手,以嘉湖区域公司为试点,紧盯重点项目和重点环节深化清廉项目评估,制定《房地产工程建设领域清廉指数评估手册》。该体系围绕政治建设、项目规范等4个核心维度,细化44项具体指标,覆盖从前期规划到后期维保的全过程。
“这就像给项目做‘全身CT扫描’,”浙江交控嘉湖区域公司纪检负责人介绍,“评价采取‘三维联动’模式,即项目自评先行‘照镜子’,公司专班跟进‘复查’,第三方机构专业‘找茬’。”在千秋广场TOD等项目试点中,发现工程检查项得分率仅70%,精准暴露出材料审批、施工方案审核等管理漏洞。
“88.4分的成绩单让我坐立不安。”千秋广场TOD项目负责人坦言,清晰的扣分项直接指明了改进方向。在属地纪委监委指导推动下,该公司建立了“评估-反馈-整改-提升”闭环机制,对个性问题限期整改,对招投标不规范等共性问题完善制度。这项机制一经出台便成为了合作方的“定心丸”。“规则清清楚楚,合作起来心里更踏实。”一位项目合作方负责人表示。通过“分离式”监管和“数字化”监督,项目开发效率显著提升,新地块报批仅用38天就取得工规证。
为防止评价流于形式,秀洲区纪委监委指导该公司建立了三重保障机制:数据保真机制——引入第三方审计核验敏感数据,对异常数据重点复核;动态优化机制——适时调整指标权重,建立“问题导向”评价标准;刚性约束机制——由公司纪检部门全程监督评分,杜绝“人情分”。
“清廉指数不是‘花架子’,而要成为项目管理的‘指南针’。”浙江交控纪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该体系已从工程建设领域延伸至房产销售领域,实现全业务链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指标设置,深化‘清廉指数’成果运用,重点加强对评估结果的综合分析研判,推动监督、整改、治理有机贯通,为国企房产工程、销售领域廉洁风险防控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嘉湖经验’。”浙江交控嘉湖区域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嘉兴市秀洲区纪委监委 浙江省交投控股集团嘉湖区域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