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0 07:06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一张红纸,一把剪刀,船帆渔影跃然纸上;一笔勾勒,一抹色彩,蘸海作画踏浪而来;一声号子,一领众和,千帆竞渡百舸争流......依海而生、以岛为家的嵊泗人,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海洋文化。海洋剪纸、渔民画、渔歌、渔绳结等传统技艺,凝结着渔民经验智慧,映射着渔家海上生活,是海洋文化的艺术珍宝。
近年来,嵊泗深度挖掘海岛特色海洋文化、渔俗文化的清廉因子,打造“渔廉融合”清廉文化品牌,让清廉理念紧随传统文化脉动,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生活元素,“海岛清风”吹入岛城百姓家。
文化碰撞下的新呈现
嵊泗“建党百年 大海情怀”海洋剪纸展览
加强“渔廉”文化作品创作,将清廉元素纳入海洋文化作品创作中,形成丰厚的清廉文化积淀,并不断推陈出新,是嵊泗清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海洋剪纸是嵊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之一,渔家婚丧寿庆、渔民谢洋开捕等,海洋剪纸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
嵊泗县纪委县监委在嵊山镇建立清廉文化剪纸艺术教育培训基地,聘请海洋剪纸代表性传承人担任负责人,通过定期举办技能培训,开展主题创作,组织征集评选,形成了一系列“廉”主题海洋剪纸作品。《廉洁之声传东海》《廉年有鱼》《两袖清风》《一双草鞋》等等,将海洋剪纸特有的“鱼”“船”“浪花”等元素与“初心”“廉洁”“警钟”等巧妙结合,既凸显清廉主题,又富含渔俗特色,实现了剪纸艺术与清廉元素融合再创造。
嵊泗渔民画是根植于嵊泗独特渔俗文化的现代民间艺术,魅力不仅在于独特的绘画技巧,更在于情感与故事的传达。随着近年来清廉理念的不断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渔家儿女以画为媒,以笔传情,诉说着清廉嵊泗的生动故事。“两袖清风不染尘,一身正气敢碰硬”,渔民画作品《廉字当头》,通过强烈的色彩对比,饱满的画面设计等创作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海岛群众对清廉生活的美好期盼。
近年来,嵊泗县纪委县监委借助渔民画载体,发挥渔民画团队骨干、渔民画爱好者作用,不断加强廉政渔民画创作力度,并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廉政渔民画绘制、展览等活动,将清廉文化通过有形的渔民画艺术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浸染滋润、熏陶渗透。
嵊泗还依托渔绳结、渔歌等传统文化技艺,不断丰富“渔廉”文化作品供给。今年将编撰融合渔民画、渔绳结、海洋剪纸、清廉文艺等主题的作品集,着力做精做优“渔廉”文化作品。
文化聚力下的新阵地
清廉文化,应该充分依靠群众、外化于形,同时又影响群众、内化于心。嵊泗县纪委县监委通过点上突破、线上普及,全面提升“渔廉融合”清廉文化品牌的生命力、影响力、渗透力。
“廉结”渔绳技艺体验
渔绳结是世世代代渔民智慧的结晶,种类样式多达上百种,如今随着作业方式的变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绳结已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
在嵊泗县黄龙乡蔡恒兴“廉结”体验馆,非遗传承人刘永岳正拿着手中的渔绳教前来研学的游客打出一个个“廉”字结......“退休上岸后我就开始着手制作渔绳结,并将‘清正’‘廉洁’等深刻地内涵赋予其中,让参观者在体验渔俗文化技艺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教育与启迪。”刘永岳说道。
“廉结”体验馆是黄龙乡“清风廉学旅线”的其中一站。今年黄龙乡深化“渔舟唱廉”清廉文化品牌建设,整合打造集“廉结”体验馆、“廉渔俗”生活馆、“廉梯语录”等为一体的清风廉学旅线,吸引了不少县内外游客。
“君子呀,重情义,小人呀,图名利,远亲不如近邻里呀,心诚交知己呀吆嗨……”在嵊泗县五龙乡边礁村渔歌号子馆,国家级非遗“嵊泗渔歌”传承人舒信虎正在教唱廉洁文明新歌——《中华老话儿》。
嵊泗渔歌是海岛渔民自发创造的音乐文化,已口口相传了一千多年,曲风唱腔粗犷高亢,铿锵有力。嵊泗五龙乡在边礁村建了渔歌号子馆,结合廉政“花式宣讲”,聘请舒信虎担任宣教员,将廉洁、文明等内涵融入新“渔歌号子”创作中,组织各村民团体教唱、传唱廉风渔歌,将清廉文化浸润老百姓心田。
“在文化共建共育过程中,我们鼓励引导各地将渔场交易、产业发展需求、研学旅线等与清廉文化相结合,融入到阵地建设‘建管用’全过程。”嵊泗县纪委县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廉结”体验馆、廉渔俗生活馆、渔歌号子馆、清廉文化剪纸艺术教育培训基地等一批“渔廉”文化阵地的打造,将渔俗民风通过共同的清廉因子串联成线,形成精致又独特的海岛风景线。
文化引领下的新风尚
清廉文化唯有融入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更有烟火气和生命力。嵊泗县纪委县监委不断探索与宣传、文旅、教育、妇联等单位的清廉文化共建模式,积极拓展“渔廉融合”清廉文化品牌外延,结合民俗活动、传统节庆等群众性文化活动,畅通线上线上群众参与渠道,推动清廉文化渗透渔区生产生活方方面面。
小品、相声、情景剧是海岛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在开捕节、社区文化节等渔农村传统节庆活动,廉政快板《廉石的传说》、家风家训小品《三盆水》、渔婆说唱《网格清风赞》、渔嫂锣鼓表演《清风鼓韵》等节目纷纷上台,不仅为基层干部群众带来了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为渔农村发展建设添上一股清风。
“一代又一代渔民过来,老公捕鱼老婆卖鱼,这种淳朴是嵊山百年渔场的一块金字招牌。阿拉嵊山这么多船,谁不知道外面有拿回扣这个事情?结果呢,不都是捕来的鱼规规矩矩装到阿拉活水码头卖么,这就是阿拉嵊山渔民的本分……”嵊山渔嫂们自编自导自演廉政小品《回扣》,将渔区船老大拿回扣问题搬进了舞台,让破除陈规陋习、渔区公平交易的“清朗渔市”廉洁理念深入人心。
依托新媒体平台,通过视频化、音频化、图解化、艺术化等新形式,让清廉文化随着“指尖”得到更为广泛传播。在“线上逛大集”嵊泗县春节互动体验活动中,“唱着渔歌来剪纸”“穿着新衣打绳结”等融合了清廉元素的渔俗文化活动搬到云端,广大网友通过互动式、情景式、体验式活动,共享云上“廉欢会”。
渔韵悠悠,廉意深深;渔廉相融,清风劲吹。渔廉文化碰撞下的“海派清风”,吹拂嵊泗这座海岛微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价值取向逐渐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舟山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