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本身不易生锈变质,而且是越打越硬,与廉洁所追求的‘清白、纯粹’是相呼应的。”日前,在永康市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由该市纪委监委举办的“非遗传廉韵 清风满丽州”清风集市热闹开市,锡雕传承人桑子安师傅正向来往行人介绍自己的清荷锡雕作品。
据悉,此次活动汇聚了永康本土锡雕、面塑、剪纸、铜艺、钉秤、打铁、纸花、印染等多项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每一项技艺里都藏着“廉”的密码。近年来,该市纪委监委深挖本土非遗技艺中的廉洁基因,不断丰富廉洁文化形式载体,通过“沉浸式体验、立体化传播”二维路径,做好“非遗+廉”融合文章,在“老手艺”中提炼“新表达”,推动非遗在传承中“传廉”。
要让廉洁文化走近群众,深入民心,阵地建设是关键。基于此,该市纪委监委依托地域资源,联合属地政企精心打造锡雕铜雕馆、芝英非遗馆、古山衡器博物馆等多个非遗主题展馆。展馆并非简单地陈列非遗作品,而是将本土锡雕、打铁、铜艺、钉秤等五金非遗项目与廉洁文化深度融合,巧妙传递出“一丝不苟、不贪一毫”“千锤百炼、淬火成金”“公平公正、不偏不倚”的清风正气。同时,该市还将廉洁理念融入五金产业,创新设计制作胡公称、勤廉锡罐、“一品清廉”铜制茶具等非遗类廉洁文创产品,赋予廉洁文化更多的艺术性和实用性,用品牌效应涵养廉洁力量。
为了让廉洁文化更贴近生活,转化为广大干部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日常元素,该市纪委监委积极构建“非遗育廉”“社区传廉”传播模式,联合市文广旅体局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文旅集市活动。同时,在阅读吧、阅读驿站开展靛青白花印染、清风剪纸、制作蚕丝扇等形式多样的非遗手工现场教学活动,让市民朋友们在赏玩中看“传统里的廉洁”,在亲手制作中感“技艺里的清风”,有效传递“崇廉尚洁”的价值理念。据统计,今年以来,已相继开展此类活动13场,参与人数600余人。
看得见,还要听得着。针对基层廉洁教育形式单一的问题,该市纪委监委强化颂廉于音,重点培育“鼓词述廉”特色品牌,邀请“永康鼓词”非遗传承人童跃明,围绕近年来全面从严治党故事和反腐败故事,创作了《胡公精神代代传》《鼓词说廉政》《清官方天照》等多个鼓词段子,深入各行政村(社区)的文化礼堂,通过“方言唱廉戏、俚语说廉事”形式,让廉洁清风吹遍村村寨寨。
“我们要让每项非遗都成为会说话的廉洁教材。”该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与文旅等部门的协作,推动“非遗+廉”融合向纵深发展,不断激活非遗廉动力,让传统技艺在新时代焕发生机,让廉洁清风充盈丽州大地。
(永康市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