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22 14:24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世界珍珠看中国,中国珍珠在诸暨。”有着“中国珍珠之都”称号的诸暨山下湖镇,淡水珍珠产量占全球的73%,全国的80%以上,也让这里成为了我国最大的淡水珍珠养殖、研发、加工、交易基地。
诸暨市山下湖镇将现有的塘面进行综合整治、改造,建设标准化珍珠养殖示范基地,并安装珍珠蚌智能化靶向投喂管网系统,应用物联网一体化控制技术,实现数字化管理。赵叶叶 摄
5月24日,迎着晨光走在诸暨山下湖镇珍珠湖畔,只见湖面氤氲着一层薄凉的水汽,一阵清风划开了光滑如镜的湖面,生出缕缕波纹,倒映着天光云影。开阔平整的亲水景观带上,不少村民、游客来这散步、打卡,享受美轮美奂的河畔晨景。不远处的生态养殖示范基地,同样也是一番碧波荡漾、鱼翔浅底的美景。俯瞰而下,漂浮的一个个白色圆球沐浴着阳光闪闪发亮,犹如一串串晶莹的“珍珠项链”点缀湖面。很难想象,这些美丽的水域曾经是臭气熏天的珍珠蚌养殖池。
“那时,只要一开窗户,恶臭味就会飘进来。”66岁的新桔城村村民黄鹏飞是土生土长的山下湖人,有着20多年养蚌经历的他回忆说,十年前,山下湖珍珠养殖仍处于粗放阶段,为提高产量,缩短养殖周期,养殖户们把大量鸡粪、鸭粪直接投往湖中,而投放的大部分粪污无法直接被蚌吸收,导致养殖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当时,密密麻麻的塑料瓶漂浮在泛绿发黑的水面上,臭气难闻,大大小小的剖蚌厂堆叠着的废弃蚌肉、蚌壳也散发着阵阵腥味,很多河道变成了臭水沟。
系统整治后,山下湖镇利用湖田风光、社会治理、魅力水系等优势,着力打造“快意湖田、珍美珠乡”特色品牌,依水而建的白沙滩、桔河光影、湖田珍珠馆、桔乡夜市、画舫餐厅等业态,激活美丽湖田,创造美丽经济,有力助推共同富裕。赵叶叶 摄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众多场合多次强调环境保护在民生事业中不可或缺的地位。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全面推行河长制、浙江省剿灭劣V类水专项整治行动、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一系列政策及配套措施的出台,山下湖珍珠养殖业如河蚌久经阵痛孕育出璀璨的珍珠那般,趁势转型迎来美丽蜕变。
2017年2月,诸暨出台史上最严的淡水珍珠“禁养令”,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全力破解这份美丽产业背后的污染之痛。市纪委监委立足监督保障执行作用发挥,统筹市镇村三级监督力量,对相关部门、镇街和村(居)的水污染整治工作进行跟进监督,采取暗访、巡查、督查等多种方式,及时发现和纠正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虚作为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及其他违纪违法行为。
通过连续几年的水污染整治,如今山下湖的美丽水系和丰富的淡水养殖,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赵叶叶 摄
“禁养令”倒逼下,珍珠养殖面积锐减,同时新型珍珠养殖技术不断形成,“室内数字化养殖”“清水养殖”“大棚养殖、尾水净化处理”等新技术、新模式的逐步推广,促使养殖模式从传统粗放向科技化、生态化转变。目前,诸暨已完成全部禁养区2800余亩退养和8000余亩内循环生态养殖改造,珍珠养殖区域水质由原来的“劣V类”优化到“IV类”以上,每亩养殖河蚌密度由传统养殖的1000只提高到6000只以上,珍珠产销量从10年前的不足百亿跃升到400亿元,淡水珍珠区域品牌价值更是高达560亿元。
从昔日河道污染、臭气熏天、怨声载道,到如今以水养蚌、以蚌护水、以蚌富民,诸暨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不懈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如今,湾湾碧水与美丽的珍珠产业相得益彰,由珍珠文化撑起的共富之梦,正成为诸暨百姓兜里实实在在的获得感。(通讯员 孟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