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30 07:31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吉时已到,开窑!”
日前,随着开窑人的吆喝,龙泉市宝溪乡溪头村的古龙窑窑门缓缓拉开,一个个余温尚存的匣钵被小心翼翼地捧了出来,四五百件仿古青瓷器具惊艳亮相。
“很开心,很感动!我仿佛重回龙泉瓷窑林立、烟火相望的辉煌时代。”目睹开窑盛况,80多岁的龙泉青瓷老艺人夏侯文激动得热泪盈眶。
活动现场,市文广旅体局工作人员王剑伟介绍,为让青瓷这一文化遗产活起来,溪头村每个月推出“不灭窑火”龙窑烧制活动,以艺术化的方式再现传统龙窑点火、开窑等场景,成为乡村旅游的新爆点。
浙江省创新非遗活态传承形式,活化利用传统技艺,不断增强文化自信,推进文旅深度融合,拉动消费增长。图为龙泉市宝溪乡 “不灭窑火”龙窑烧制活动现场。郭正文 摄
“一部中国陶瓷史半部在浙江,一部浙江陶瓷史半部在龙泉。”龙泉青瓷文化是世界级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国最早的全球化商品,12到15世纪,龙泉青瓷成为“海上丝绸之路”输出的主要商品,成为了当时世界的新时尚和具有时代特色的中国文化符号。
然而,龙泉青瓷文化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遭遇过困境。十年前,龙泉青瓷企业大都各自为战,自产自销,经营水平和收益较低,产业整体发展不稳定。龙泉青瓷企业产能不足,生产的瓷器种类比较单一,无论从器型、装饰和用料等各方面都高度相似,缺乏创新。虽然青瓷产业的生产总量持续上升,但在销售方面却出现下降的趋势。当时,龙泉的年轻人宁可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也不愿回龙泉学习青瓷制作技术,导致了青瓷产业人才匮乏。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推动文化建设取得重大历史性成就。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加快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浙江省陆续出台了《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十三五”规划》《关于推进龙泉青瓷龙泉宝剑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措施。龙泉抢抓发展新机遇,以青瓷技艺传承与创新为突破口,全力做好青瓷文化的“深化”“物化”“转化”,让千年窑火焕发出新时代的光芒。
近年来,浙江省通过政策扶持、制度体系建设、平台打造等多种形式,鼓励和促进地方非遗项目产业化并走向市场。图为龙泉某青瓷有限公司日用瓷生产车间。杨华清 摄
十多年来,龙泉以打造百亿文化产业为目标,深入实施文化传承、主体培育、品牌建设、人才集聚、产业融合五大工程,推进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打造多维度产品体系、吸引聚集各梯度人才,打响了龙泉青瓷文化品牌。
“我们在不遗余力监督推动青瓷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注重优化营商环境,让本地青瓷艺人和外来投资创业人员心无旁鹜谋发展。” 龙泉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开展打造百亿文化产业工作专项监督,聚焦青瓷产业项目落地、部门履职、涉企服务、惠企政策措施落实等各环节开展突出问题整治,打通营商环境中梗阻。
杭州国家版本馆是浙江省一个崭新的文化地标。馆内一共采用了251樘屏扇,它由7万片纯手工烧制的青瓷片组成,全部来自浙江龙泉窑。图为杭州国家版本馆内的青瓷屏扇。赖铁霞 摄
如今,龙泉青瓷文化发展正不断产生溢出效应,汇聚起源源不断的资金流、人才流、信息流,撬动起共同富裕的新空间。据统计,2021年,龙泉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8.5%以上,入选浙江省文化产业重点县(市)和浙江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2022年上半年,龙泉剑瓷产业增加值实现现价同比增长7.2%,仅电商线上销售额就达7.8亿元,同比增长21.3%。
龙泉青瓷连续八次惊艳亮相世界互联网大会,入驻钓鱼台国宾馆、人民大会堂、西湖国宾馆,入选G20杭州峰会、APEC峰会、进博会、“一带一路”峰会国宴用瓷和专属国礼……
随着“千年窑火”重燃涅槃,龙泉青瓷强势崛起,龙泉青瓷文化,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走进人心,成为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讯员 叶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