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2-18 17:37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弄巧成拙
这天,住建局局长易庚林在忙完公务后打开了电脑,一则题为“老父亲罹患重病急需手术,大孝子卖房救父租住他处”的新闻引起了他的兴趣,再细看了一下文章配图的照片,顿时把他惊出了一身冷汗。易庚林连忙记下了新闻中的地址匆匆下楼,开车出了大院,在银行取了两万块钱后直奔锦华小区。
走到6楼,易庚林来不及喘口气,就去敲门,不料门开着,易庚林一把推开门叫了声:魏涛在吗?便往里走。一进门,里面的情形把他惊呆了,几个记者正拿着“长枪短炮”在采访魏涛,一见他拿了个厚厚的大信封进来,都把镜头纷纷对准了他,虽说易庚林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领导,但这下彻底把他给整蒙了,脑袋里一片空白。走也不是,进也不是,立在那里动也不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正在这时,一个美女记者眼疾手快拿起录音笔上前说道:同志,您是来捐助魏涛的吧?易庚林朝魏涛尴尬地笑了笑,脸红得跟猴屁股一样,想说话但嘴巴仿佛贴了胶带似的一个字也没说出来,只是机械地点了点头,顾不得记者采访,把信封往魏涛手里一塞逃也似的出了门。
背后的故事
话说10年前,易庚林还是城建局的一名科长,掌管审批大权,虽说官不大,但求他办事的房地产老板多如牛毛,要送他礼的人也成群结队。可他按章办事,从不开半点口子,房地产老板们私下议论:这易庚林一点都不“灵”,干脆叫他“一根筋”好了,“一根筋”的名号由此不胫而走。
一天,易庚林老家的村长打来电话,说老家的石桥年久失修,村里想造座新桥,但资金尚有不小的缺口。所以想请他利用职务关系为村里做点事。易庚林本想一口拒绝,但话到了嗓子眼又吞了下去,为啥?
原来,易庚林最早不是老家这个村的人,是早年父亲病故后随母亲改嫁到了这个村,更不幸的是继父也在几年后撒手人寰。作为外姓人的母子俩不但没有受到村民的排挤,村里还每年多分一百斤口粮给他们娘俩,这让只有母亲一个劳力的家庭才得以温饱。虽然母亲已离世,但这份情易庚林从未忘记。现在村里有困难,又怎能拒绝?
答应村长的请求后,易庚林马上打电话说明用意让爱人去取两万块钱,爱人却坚决不从,说如果拿了就不够付房子的首付了,说完气鼓鼓地挂了电话。易庚林这才想起来,后天是定房下单的日子。易庚林原来住的房子只有一室一厅,孩子大了,毕竟不方便,好不容易爱人看上一个两室一厅的,想改善一下居住环境,总不能连这个简单的愿望都泡了汤,易庚林没有再向爱人开口。可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这可怎么办?易庚林一夜没合眼。
第二天一上班,易庚林正在为钱的事发愁。嘉豪房地产公司老板魏涛来找他办事。易庚林灵机一动,何不向他借两万块钱,以解燃眉之急。为什么选择魏涛?易庚林自有考虑,魏涛是退伍军人,为人正直,这样的人,不会借杆上树,借机让自己开“绿灯”。主意打定,易庚林红着脸开了口,让魏涛送两万块钱的水泥到老家村委。说完,就要给魏涛打欠条。魏涛虽说有些惊讶,但还是一口答应并拒绝了欠条。第二天,村长高兴地打来电话,感谢易庚林托人送去的水泥,帮了村里的大忙。
一年后,易庚林好不容易凑足了两万元钱,却怎么也联系不到魏涛,听说去了邻省与人合伙开发一个大型房地产项目了。
谜底揭晓
第二天,易庚林心神不定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偏偏这时有人敲门,只见办公室的小刘手里拿着一张报纸走进来冲他笑笑:易局,您成名人了……易庚林一听这话,连忙顺着小刘的手看了过去,这一看让他惊得半天都没合上嘴。原来记者把昨天他在魏涛家拿信封的样子拍了下来给登在了市里某报的二版,“爱心人士不留名,两万巨款送家中”的标题更让他浑身被针扎了一般。碍于小刘在,易庚林没有失态,他交代小刘,让她回去后不要告诉同事。等小刘走后,易庚林手忙脚乱地泡了杯茶,一屁股坐在了椅子上,几口浓茶入口,易庚林渐渐冷静下来:报纸都登出来了,自己是“无名爱心人士”,这正说明魏涛没有说出事实真相。想到此,易庚林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
局长做好事不留名的消息在小小的县城炸开了锅,熟悉的人见到他都竖起大拇指,搞得易庚林一身的不自在。下班回到家,老婆早已做了满满一桌子的菜,还给他倒上了酒。见他回来,迎上来调侃道:爱心人士,你捐款我不是不同意,但你总该和我商量下吧。易庚林正要解释,谁知老婆又自言自语地说:不过这倒真是好事,你当官这么多年,不贪不拿,没为家里落下一点好处,就知道埋头工作,这当局长都5年多了,说不定这次要提拔了。易庚林也不搭话,拿起酒杯一饮而尽,真是各种滋味在心头。
打定主意的易庚林,第二天来到县纪委主动说明了情况,纪委书记十分重视,连忙派人进行调查,但调查结果却出人意料,魏涛说当年的两万元水泥是他自己自愿捐赠的,和易庚林无关,那座新桥旁的爱心碑上还有他的名字;经过纪委工作人员实地查看也证实了他的话。几天后,得知调查结果的易庚林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买了些水果,直奔魏涛家,一来看望魏涛父亲,二来当然是想揭开谜底。敲开门,魏涛也不意外,把他请进了门。一番交谈后,易庚林才得知,那年魏涛去邻省与人合作开发房地产,被人骗得血本无归,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后来他就换了手机号,陆续搞过快递、跑过销售,眼看着快要还完债了,父亲又患上了尿毒症,无奈之下他只有卖掉房子来救父亲。
听到这里,易庚林面红耳赤。他忙问道:“那你为什么不来找我要钱?”魏涛听了哈哈一笑,说道:“你又不欠我钱,找你要钱干吗?当年那两万元的水泥是我代表一个人捐助的,但不是你,我只不过在捐物单上加上了你的名字而已。对了,你那天拿来的两万元钱,等过些时间我再还你。”易庚林连忙拒绝,正想问魏涛代表谁捐助时,里面卧室传来老人的咳嗽声,魏涛连忙起身进了房间,易庚林也跟着走了进去。
卧室里一位老人正靠在床头看报纸。见有人来,老人忙直起身相迎,易庚林连忙上前扶他躺下。老人慈祥地看着他,冷不丁对着他叫了声:小林子。这一叫把易庚林吓了一跳,这是他儿时的小名,已经30多年没人叫过了。易庚林经老人这么一叫,也觉得老人有些面熟,脱口而出道:您认识我?老人笑笑:我是魏老师,你三四年级的班主任。易庚林一听激动地握住了魏老师的手:原来您是魏涛的父亲!魏老师,若不是您当年的资助,可能我小学没毕业就辍学了,工作后我曾多次回老家学校找过您,但您已调离了,这么多年,我都没有好好表示一下我的感谢,我对不起您呐。魏老师和蔼地笑道:小林子,做一个真正为民做实事,做好事的官,就是回报老师最好的方式,群众对你的口碑很不错,老师打心底为你高兴。易庚林听了十分惭愧。这时魏涛插话道:10年前,我爸早就知道你在城建局了,那天我回家告诉父亲你向我借钱的事,父亲说你一定遇到了困难,让我以我和你的名义给你的老家送去了水泥。易庚林听了大为不解:老师,您为什么要让魏涛这么做?魏老师意味深长地看着他说:我在你们村教书十多年,那个桥那时就破烂不堪,你们过桥时我总站在桥边接送,就是担心你们的安全。那时,魏涛事业也不错,不差那两万块钱,于是我就让他替我尽一下心;再说你是我教过最好的学生,老师也想借此机会助你一臂之力。说完,他费力地从床头柜上拿起一个厚厚的本子,封面上赫然写着“廉政典故合订本”。“这是我平时收集的一些廉政故事,早想亲手交给你,想不到还没给你就病倒了。来,你坐下,让老师再给你上一课”。魏老师仿佛回到了30多年前,精神抖擞地打开本子朗声念了起来。易庚林也仿佛回到了过去,他坐得笔直、听得认真,任由泪水模糊了双眼。
半年后,县领导班子换届,易庚林众望所归,高票当选副县长。
(作者:奚元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