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浙江省纪律检查委员会 浙江省监察委员会

订餐

2024-12-18 17:37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再一个月春节就到了。在省城晚报当记者的郑成接到了父亲的电话:“过年回家来吧,今年我们给奶奶八十大寿庆祝一下。我已经与你姐姐哥哥讲好了,你哥哥还把女儿和她的男朋友也一起带来哪。”

  郑成在家是老小,上面有一个姐姐,原来在县副食品公司当营业员,公司转制后她就自己开了个小店,经营点生活用品。一个哥哥,早年参军,在部队任副师职干部,几年才回家一次。他是最小的,读大学后就直接进入省晚报当了记者,媳妇在证券公司上班,一家子收入也比较好。父母都已经退休在家,父亲有点高血压,母亲身体好,几乎每天跟邻居去跳健身舞,很开心。

  郑成听说能够全家大团圆,心里很高兴。回家跟媳妇一说,媳妇也满口支持,说今年回家多备点年货。

  按老家农村的说法,八十岁是大寿。现在奶奶与子孙四世同堂,虽说不是子孙满堂,至少也是寿高福好。郑成想,近年来城里人时兴年夜饭到饭店吃,我们何不也到饭店吃?这样十多个人聚在一起,和和美美,其乐融融,岂不快哉?于是,他拿起电话机,拨通了在当地开了大餐馆的老板余德生。那是他的小学同学,同村同年,一直关系很好,也保持联系。

  “喂!老同学啊!酒店过年的时候开张营业的吧?”“开呀!这些年来我年年开的,生意好得很。有不少户头早就来订位子了哎!”“噢!那你今年过年年夜饭给我订一间吧我要个大包厢,要容得下十三、四人的我们一家子全部回家过年。”“好啊!现在只有一个大包厢了,欢喜厅,可坐15人。这间就给你了。你就确定了啊?”“好的,一定!”

  郑成就与爸爸讲了,这年夜饭呢,妈妈就别忙乎了,太辛苦太麻烦了。咱们一家子就到饭店里,让妈妈过个轻松年,大家过个团圆年、开心年。

  时间一天天过去,眼看再过两天放假了。那天下午,郑成的手机突然响了一看来电显示:余德生。“喂!郑成。我是德生啊!不好意思哎,我想问问你,你订的年夜饭那个包间还要不?”“当然要的呀!怎么了?是不是要预付金?”郑成问。“不是不是。事情是这样的:今天我接到了县委办公室秘书小彭的电话,他说县委应副书记要订我酒店最大的包厢,也就是你订的这个。我说已经订出去了。而他说要我想办法转让过来。”“转让?”郑成一听,好大派头!“这也太霸道了吧?这个官太不把百姓放眼里了吧?”

  余德生那边沉静了一会说:“我真有些为难了,他是县委副书记啊,我可不好得罪啊,而且我们明年要扩大经营规模可能还要他点头支持啊所以我打电话你,看看老同学能不能妥协一下?就当是给我一个面子吧!”“既然同学犯两难,我看再与家里商量一下。”郑成说。

  于是,郑成又急忙与老父亲联系。父亲说:“既然是这样的事,那还是自己家里烧烧吃吃算了吧!我们都是穷出身,吃惯了家里的饭菜。花那么多钞票到餐馆里,太糟蹋。”听父亲这么一说,郑成也顺着余总的话,同意将年夜饭订在快乐大酒店的欢喜厅包厢“免费转让”啦。

  年三十了,夜幕降临。外面鞭炮声此起彼伏郑成全家老小一共十多个人,围成一张大圆桌,个火锅,十多热菜,其乐融融。奶奶坐上方,大家纷纷给奶奶敬酒祝寿。席间,郑成说出去一下。

  他出去干什么?其实,他要去执行一项心里早就想好的“特别任务”,就是调查转让包厢一事。他呀,除了晚报记者的工作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身份——省纪律作风建设监督员。记者,人们都将他们称作是“无冕国王”,可以采访报道各类社会新闻;监督员,负责明察暗访违纪事件,只提供情况不直接处理。

  他对订餐一事一直有些纳闷:现在中央强力反腐,全国从上到下都在反“四风”,执行“八项规定”,一个个贪官污吏应声落马,这个县就这么松?是不是春节期间成为一个盲点?无人监督?否则县委副书记竟敢公款过年?作为一个新闻记者,还有作风建设监督员,他觉得有责任对这事进行调查。

  他带着相机,开着他的私家车,一路顺畅地到了快乐大酒店。

  这县城并不大,一会就到了。酒店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音乐阵阵,热气腾腾,整个大厅座无虚席,连大厅与包厢区交界的过道上也摆上了几张圆桌。

  一位身穿红色旗袍的迎宾小姐笑脸相迎,有礼貌地上前问:“请问您找哪个包厢?”“欢喜厅。”

  小姐翻开手中的文件夹,看了一下接待单,说:“是县委应书记的客人,是吗?”

  他把头凑过去一看,只见预订单的欢喜厅包厢一栏用黑水笔写着“县委应,1888元”。

  迎宾小姐手臂一伸,说:“这边请”。拐过两个弯,他被引到了欢喜厅门口。

  好呀!这下让我逮到了一条!郑成暗自嘀咕着。

  他轻轻地附耳门缝,只听得里面一位男中音说:“来吃,这是海鲜清蟹。”

  郑成推开一条门缝,朝里一看,对着门的墙上一幅不大不小的山水画,餐桌顶上一盏华丽的吊灯散发着乳黄的光芒,中央空调使整个包厢有一种温馨舒适之感。一张大圆桌满满坐了一圈人,桌上的酒菜似乎已经吃了一半,正在兴头上。正上位一个40多岁的干部模样的男人,正满面春风地向其他客人劝酒劝菜,甚是热情。郑成深呼吸一口,突然推开门,举起照相机,把相机镜头对准包厢场面,“咔嚓”“咔嚓”“咔嚓”,闪光灯忽闪忽闪的,一连拍下了宴席的进行时照片。

  这下子,在场的所有人都傻眼了,全都停下了手中的杯子筷子,两眼直瞪瞪地看着郑成。一时气氛相当紧张,好像空气都凝固了。

  “请问这里是谁请客?”郑成大声问道。

  “是我。有什么事吗?”做东的干部放下手中的酒杯,站直身子回答道。

  “你是县委应副书记?”

  “是我,我叫应卫民。”

  “你知道中央八项规定吗?”

  “知道啊!”

  “那怎么还敢明知故犯啊?你好大胆哦!”

  这时,站立在旁边的那位女服务员大声问:“你是谁?你要干什么?请出去!”

  郑成也不示弱,从上衣口袋里掏出一张蓝色封皮的记者证,大声地说道:“我是省会晚报记者,也是省作风建设监督员郑成。据说有位县领导在这里订餐吃年夜饭,有可能是公款吃喝,这应该是属于顶风作案。所以我来做个调查。请配合一下。”

  “哦--”这时应书记满脸笑容地向郑成招手:“来来来,郑记者。今天是过年,过来喝杯酒。”

  “别来这套。我是不会喝你酒的。”郑成料想对方心里虚了,想与我套近乎呢,我可是立场坚定的。

  “先不急嘛!过来坐下喝一杯。”

  郑成心想:别故作镇静啦!你说先不急?现在是我急你不急,我看你过几天急不急!

  应书记拉着郑成的手臂正要说话,郑成的老同学、酒店老板余德生急匆匆走进来了。他一把拉过了郑成,说:“郑成!你搞错了!今天应书记请的人全不是他的家人,而是杭黄铁路征迁工程的最后三个困难户。应书记前段时间在视察工程时亲自做工作,动员这三户人家搬迁,表示在春节亲自请他们吃年夜饭的。今天餐费也是他自己掏腰包预付的。”

  “是啊!”一位六十岁左右的农民老汉说:“我们三户人家是连在一起的房屋,我三个月前受伤住了医院,弟弟一直在外打工,父亲身体也不好。拖了征迁工作的后腿了。直到应书记上门,了解情况,动员说服,又为我们安排了临时住所,解决了困难,还要请我们到大酒店吃年夜饭,可他自己却没回家里吃团圆饭哪。我们都感到过意不去。”

  “原来是这样?我太莽撞了!对不起!应书记。”郑成伸出双手紧紧地握着应书记的手说。

  应书记端起一杯酒,递给郑成,满脸笑容地说:“郑记者,你做得对。杭黄铁路是我市明年的重点工程,到年后就要开工了。我们既要加快发展步伐,又要保护群众利益。这三户拆迁户对我们工作是支持的,无私的。我们要向他们致敬!而我们的干部作风建设是需要各界的监督才能更有成效。应该谢谢你!”

  郑成接过酒杯满脸通红地说:“这杯酒,我喝!”

  (作者:盛振宇)

分享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