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浙里廉风 > 藕花洲杯 > 第四届 > 三等奖

一只定窑古碗

2024-12-18 17:37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副局长李虹万没想到,一条炫老照片的朋友圈,会给自己带来困扰。

  那是二十多年前儿子的照片,三岁的儿子抱着一只土黄色的老碗在喝水,衣襟上洒了一片水痕,十分搞笑。照片一如既往引发了点赞狂潮,连新到任的组织部长也给了一个,让李虹受宠若惊。

  更惊的还在后头。晒照片第二天一早,部长竟然给李虹打来了电话,说请她去一下。

  李虹忐忑不安地来到部长室,几句寒暄后,苏明浩直截了当地说:“小李,你儿子喝水的那只饭碗,是个老物件吧?”

  这话一入耳,李虹似乎明白了什么。那碗的确是个老物件,是当年前夫的先人在通化老家时偶得的,碗的样子很平常,也不知道是什么来历。后来前夫有了外遇二人离婚,儿子是李虹独自抚养大的,这些年跟前夫家几乎没什么交集。至于那只老碗,现在到底是落在了谁的手里甚至还存不存在了,李虹可说不上。

  李虹小心翼翼斟词酌句说清了情况,苏明浩嗯了一声,又详细地询问了李虹前夫的家事内情,然后语气更和悦了:“小李,我呢,没别的爱好,就是爱琢磨老瓷器。这样好不好,我直觉这只老碗有名堂,你看可不可以跟你前夫联系一下,问一下这碗的下落。如果还在他的手里,能否借给我看一眼。就看看,行吗?”

  这话从顶头上司的嘴里如此客气地说出来,李虹就是再为难,也只得满口答应。

  其实,对官员来说,这组织部长是何等重要的人物。李虹虽然从不走“上层路线”,但内中情形当然还是懂的。再说,她们局里的老局长六月就退了,继任人选将在他们几个副局长之间产生,一向踏实肯干的李虹呼声很高。李虹虽不是官迷,但能官升一级毕竟不是坏事。以前从找过领导,现在部长主动找上来哪有不领情之理,虽然现在找前夫有点难开口,好在还有个联系人儿子呀。

  在国外留学的儿子听母亲一说,电话里一迭连声说前几年回父亲家还见过那只老碗,没问题,如果必要时他可以出面。

  儿子的支持给了李虹莫大的信心,她在电话里跟前夫提出了请求。前夫稍一犹豫,就痛快答应了。李虹心里有数,因为前夫出轨导致离婚,他一直心有愧疚。

  当她小心翼翼把碗送到部长手中,部长拿出放大镜仔仔细细地看了好长一会说:“小李,你这很有可能是一只定窑碗啊!汝钧哥官定,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我粗粗一看,从器形到纹饰,款识,基本错不了。不过我还要请专家来做个鉴定,这只小碗要是真品,价值起码上百万!”

  李虹吃了一惊,许久才反应过来。前夫老家在通化山区的大栗子沟,七十年前溥仪带着家人随从仓皇出逃到这儿,他的爷爷是个屠户,跟逃难来的贵族们没少交易。看来这事儿,靠谱!

  想通了这一节,李虹却为难起来。她为官多年,当然知道那些坐着火箭上来的同僚们的升迁秘诀。可一来这实在有违她老实做人的原则,再说,这只小碗毕竟不属于自己啊!

  当夜,李虹一夜未眠,天明时下了决心,拨通了前夫的电话,试探着问他多少钱肯转让。不想前夫立刻就急了,气急败坏地嚷着:“我就知道你们当官的没好下水。要不是看在儿子的份上,我都不会答应借给你。那可是我家唯一的宝贝,要当传家宝的!不卖,多少万都不卖!”

  电话啪地挂断,二十多年了这男人还是这么暴躁,就算他没外遇也得离。可是怨过之后就是发愁,部长这里怎么交代呢?

  李虹心事重重上了班,还没想出办法,部长打来了电话,说有个自称是她前夫的人就在他那儿,说要拿回那碗,他想证实下那人是不是真是他前夫。当电话里传出前夫的声音,李虹还能说什么呢?她是又惊又气,怎么也想不到会在部长面前丢这么大的脸

  一股急火上涌,李虹发高烧致使心肌炎复发,第三天就住进了医院。组织部办公室主任说是受部长之托来看她,悄悄告诉她,部长对文物瓷器热爱成狂,尤其是高古瓷碗。在官场一直流传着一个“护官符”传说:在生肖对应的官位方向要供奉一只碗,“碗”就是饭碗,是保爵禄的物件,碗越名贵,生发的能量就越强大。那可是民间罕见的定窑碗啊,怎么能怪他动心?

  李虹更加焦虑,儿子在千山万水之外也急了,一边电话叮嘱母亲好好养病,一边恼火地说:“妈,你放心,不就是一只破碗吗。我马上回国跟我爸要,他口口声声说要传给下一代,我看他说话算不算!”

  没等李虹回复,电话就挂断了,这孩子沾火就着的脾气,倒是遗传了父亲。

  儿子果然有力度,回国的第二天就跑到父亲那里摊牌。果然,不管他情不情愿,那只小碗还是交给了儿子。等到李虹出院,再次把碗送给部长时,部长一张脸如沐春风,笑呵呵接过了小碗。李虹总算松了一口气。

  不料几天后,部长请去李虹,把装有小碗的盒子交给她,态度依然和蔼可亲:“小李,这碗还给你,谢谢你给我赏鉴了这几天。”

  李虹一愣,拿着碗不知如何是好。眼看部长已经挂了一脸送客的表情,只得讪讪地告辞。

  回到家的李虹对着小碗长吁短叹,儿子进来了,见妈妈在望着小碗发愣,不由笑了,从包里掏出了一只碗放在李虹面前。李虹愣住了,这两只碗外观一模一样!

  儿子笑道:“妈,我也不跟您打哑谜了,这才是家传的定窑碗。您送给部长的那个,是我请了高手仿制的,他能收才怪!不过,那仿者是个大师,您那个贪心部长绝对看不出两次送的不是一只!”

  啊?居然是这样!看来是部长鉴定出了这是个仿品,才不肯接的。这不是在捣蛋么?

  此时儿子却收起了笑容,揽过了母亲的肩膀,说:“妈,您别怪我拆您的台。开始我也怪爸爸,可回来后跟爸爸一聊才清楚,他是为您的前途担心!妈,现在的大形势您比我们都清楚吧?您一辈子老实清白,怎么到老了反而想不开呢?那部长玩物丧志,早晚要毁在癖好里,到时候拔出萝卜带出泥,他提拔的人就等着树倒猢狲散吧!我不要当大官的妈,我要一个清清白白的妈!”

  听了儿子这番话,李虹一把搂住儿子:“我儿子真是长大了,好样的,有出息!可是你们干嘛还瞒着我?”

  儿子笑道:“哈哈!您这一病多危险啊,我们不是怕您受不住刺激加重病情吗?”

  事情一晃过了两个月,老局长到龄要退了,人家都说李虹是局长的不二人选,可她清楚,出了那碗的事件后,她不要说转正,连老位置保不保得住也很难说。不过她已经看淡这些了,只要能保住公职,好好做些事情就心满意足。可当新局长名单一公示,她怎么也想不到。居然就是她。

  当她走马上任,照例组织部长要与新上任的她谈话。正事说完以后,李虹鼓起勇气说:“部长,那只碗……”

  部长笑着说:“是假的,我知道。而且,两次的碗,并不是同一只。小李,你可别小看我鉴定高古瓷的专业水平啊

  李虹惊得说不出话来,可是,更让她吃惊的还在后面,只听部长说:“小李呀,我知道你是故意弄了个仿品来蒙我的。你知道吗,我的确是热爱高古瓷器,可我家里收藏的,却是清一色的仿品。作为一个共产党员,不是不能有癖好,可要把握好度。一旦越了底线,就万劫不复了!至于赏鉴你那个碗的经过,是我给组织上做了汇报以后,组织上有意安排的。我们对你的工作很满意,是理想的局长人选。但为了对你有个全面的考察,就顺势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看看你的心术到底正不正。要是你真的把那个定窑古碗送给我,你的最后一个考题就不及格,那就不仅仅是提不提你的问题了

  李虹惊出了一身冷汗,回想起这事的经过,羞愧之余不由得在心里感叹:俗话说暗室不欺,看来自己还真是得秉承堂堂正正做官的原则啊!

  (作者:李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