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2-18 07:55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纠治“四风”“不松劲”,整治顽疾“不留情”,监督检查“不打烊”,标本兼治“不停歇”……回望过去的五年,与一个个关键词一起跃动的,是金华纪检监察干部履行监督第一职责的鲜活身影,是金华市“清风护航”行动的鲜明印记。
五年来,金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最急最忧最盼问题作为重中之重,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深入整治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群众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
挺纪在前 纠“四风”树新风一体推进
“您好,今天有没有公务接待活动,麻烦了解下具体情况。”这是市纪委市监委清风行动中工作人员在市区一家饭店内,向服务人员详细了解相关情况,并仔细查看是否存在超标准接待、超人数陪同等现象。
在重要节点、薄弱环节,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统一开展“清风护航”系列正风肃纪行动,深入纠“四风”树新风,坚持以“钉钉子”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对违规收送礼品礼金、违规发放津贴补贴等问题露头就打、寸步不让,对违规公款吃喝、私设“小金库”等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对歪风陋习和隐形变异问题反复敲打。五年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共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586起,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471人,其中给予党纪政务处分1314人,不断强化警示震慑作用。
2019年,一张小小的“烟票”,在东阳、义乌等地掀起了一场整治风暴。“烟票”虽小,背后暴露的却是“四风”和腐败问题。2020年,在两地试点的基础上,全市集中开展“烟票”背后“四风”问题专项整治,累计明察暗访149次,检查经营户9356家,查处涉及“烟票”经营户158家,查处案件25件,通报违规收送“烟票”典型问题15起,有效遏制了“烟票”背后“四风”问题的蔓延势头。
公共资源内“私人会所”容易助长奢靡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老百姓对此深恶痛绝。针对极少数公共资源中服务和接待场所涉嫌存在“一桌餐”问题,全市纪检监察机关积极开展公共资源中私人会所整治“回头看”,排查场所10788家,对存在问题的场所,督促各县(市、区)及市直单位落实属地责任逐一开展整改,真正实现大众化、可进入、可消费要求。同时,还督促市场监管等部门在全省率先建立“红黄”双色预警机制,为公共资源敏感区域在餐饮许可等环节设立了一道源头防控墙。
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才能做好忠诚干净担当、遵纪守法的表率。针对监督执纪中发现的党员干部违规借贷、违规持股、违规房产交易和“一家两制”突出问题,市纪委市监委在全省率先开展“三清理一规范”专项行动,全市共有6.5万名党员干部进行自查报告,综合运用“四种形态”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违规人员1184人,清退违规收益1000余万元,退出、转让股份1.24亿元,相关经验做法得到中央纪委、省纪委充分肯定,成为全面从严治党可复制的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针对基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酒驾醉驾高发问题,严格落实公职人员“先停职、后核查、再处理”制度,加大查处和通报曝光力度,坚决防止不良习气滋生蔓延。
在纠治“四风”顽疾的同时,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把握新时代作风建设的规律特点,对反复出现、普遍发生的“四风”问题,从体制机制上找原因,在制度建设上促规范。2019年以来,针对稿费发放、公款存放、往来款清理等敏感问题,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制定财政性资金动态监管闭环工作机制;针对公车管理监管问题,以“抓源头治理、重可溯监管、强抽查惩处”为原则,推动相关部门在全省率先建立公车全覆盖源头管理制度;为使广大党员干部精准理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实质,制定了“可为不可为”规范手册、村干部廉洁履职负面清单等。同时,着力发挥领导干部的头雁效应、以案促改的治本效应、乡规民约的教化效应和清廉文化的浸润效应,把好传统带进新征程,将好作风弘扬在新时代。
精准监督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查得好!收受贿赂、公款吃喝,侵吞残疾人救命钱的贪官就要抓起来!”时至今日,提及兰溪市残联原党组书记、理事长鲍桂林违纪违法案,当地群众仍拍手称快。“从近年查处的扶贫领域违纪案件来看,涉及的金额虽然不多,但其负面影响却不容小觑。”市纪委市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负责人说道。这些问题如同“拦路虎”,制约扶贫政策和资金的精准到位,啃噬群众的获得感,甚至把“民心工程”变成“伤心工程”,把“雪中送炭”变成“雪上加霜”,挥霍群众对党的信任,严重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
2018年以来,市纪委市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央、省委相关工作部署要求,持续深化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累计查处问题线索323件,处理610人,其中党纪政务处分129人,通报典型案例54起125人;推动全面完成脱贫攻坚既定目标,全市低收入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三年增长38.7%,9000元以下农户全面消除,消除集体经济薄弱村三年行动于2019年提前完成。
群众所忧所盼在哪里,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重心就聚焦到哪里。2020年初,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市纪委市监委迅速响应,第一时间建立“395”督导体系,实施“溯源双查”机制,组建118个市县督导小组开展全覆盖、滚动式督导,督促协调解决群众生活、复工复产等困难。2021年12月,我省疫情防控又面临严峻考验,市纪委市监委闻令而动,连夜组建工作专班,开展全天候、全方位、滚动式下沉督查,截至目前,累计开展监督检查和明察暗访2109批次,走访单位、卡点31574个,督促整改问题10235个,提出建议3307条,追责问责279起,涉及459人,以铁的纪律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保障。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就坚决纠正和治理什么。五年来,市纪委市监委结合金华发展实际,聚焦民生资金、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粮食购销等领域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坚决整治“蜗牛项目”,有效纠正“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量、高效率完成。特别是针对涉企资金奖补领域存在的使用监管不合理、不规范,以及背后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今年4月份起,在全市开展涉企资金奖补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截至目前,共发现处置涉企资金奖补领域问题线索62条,党纪政务处分11人。
合力推进 有效治理漠视侵害群众利益工作
“以前去医院看病做检查,换家医院又得重新检查一遍,有些医院还得排队等,很麻烦。”在金华市中心医院挂号看病的王女士讲述了自己的就医经历。现在,她可以在手机端查看报告和影像,医生也能在诊间调取她近期在其他医疗机构的原始影像,不需要再重复检查。
一项项便民措施落地的背后,离不开纪检监察机关的有力护航。原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这一问题,市纪委市监委牵头推动医学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难问题专项治理,督促市卫健委完成6家市直医院和39家基层卫生院的影像云平台对接,实现检查影像共享。
2021年,根据省纪委省监委部署要求,市纪委市监委会同市发改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等14家市直部门,在全市开展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桩管理、校外培训机构乱象整治、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等15项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治理。各县(市、区)纪检监察机关因地制宜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吴警官您好!感谢您让我避免了经济损失。这十万元是我的养老钱,更是我的保命钱……万分感激!”近日,义乌市公安局稠城派出所辅警吴洪建收到了辖区一位老人的感谢短信。原来不久前,他在工作中帮助老人及时识破电信诈骗骗局,保住了老人多年的积蓄。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日益猖獗,我们将反诈工作作为漠视侵害群众利益问题专项行动的切入点,对公安局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开展全程‘嵌入式’监督。”市纪委市监委驻公安局纪检监察组负责人介绍。在公安、政法、国资、市场监管、文广旅体、税务、商务等部门的合力推动下,电信网络诈骗专项治理为广大群众筑牢了“防骗墙”。截至目前,发案数同比下降20.98%。通过技防精准预警劝阻69万人次,劝阻金额3.37亿元,为群众追赃返赃1.57亿元。
专项治理开展以来,全市纪检监察机关聚焦群众反映哪些问题就指向哪里,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群众身边‘小事’查起,坚持“小切口”解决“大问题”。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统筹协调,推动各地各部门重拳出击、靶向纠治,抓行业、促行风,形成纪委“搭台”、部门“唱戏”,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全年轮动式开展督导检查168批次,及时解决群众烦心事。
扬帆奋进正当时,砥砺前行谱新篇。站在新征程的起点,全市纪检监察干部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起而行之、躬身入局、勇担使命,持续深入正风肃纪反腐,用责任和担当书写好有温度的民生答卷。
(金华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