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省“三公”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推送了一条红色预警:平湖市曹桥街道一辆油箱容量为60L的公车多次出现4小时内连续加油2次的情况。如2022年1月18日下午,该公车于2:41和2:54各加汽油1次,分别为30.75L和56.6L,加油总量超油箱容量的46%。
通过应用获取的视频,平湖市纪委监委发现公务油卡于2:41被一辆红色私家车用于加油,2:54为公车正常加油,应用预警的情况与抓取的视频截图相互映证。
经核查,发现该街道执法办工作人员钱某借公车加油之机,同步给自己的私家车加油。进一步核查发现,钱某累计6次给私家车加油,涉及金额1800余元,目前钱某已被党纪立案。
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强调,要“持续深化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努力取得更多制度性成果和更大治理成效,加强纪检监察机关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全会要求,紧紧抓住数字化改革的有利契机,在建设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中,探索创新载体和手段,持续推动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深化纪检监察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正规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支撑。
据悉,该应用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全省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等的权力运行实施监督。应用建设了多个监督场景,其中仅交通工程、国有房产、涉企补助、高校科研经费、拆迁等5个重点领域监督场景,自去年9月建设以来,截至今年2月底,共产生预警信息9620条,各地根据应用推送的预警信息,共核查处理285人,追缴资金1245万元。同时,应用还开发了水利工程、“三公”、开发区、乡镇(街道)等监督场景,实现了对行政权力事项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等重点领域监督的有效覆盖。
此外,应用还重点围绕高频监督事项、廉政“高危”岗位、问题多发领域、社会关注问题,构建高能级监督模型963个,实现对行权过程的精准分析。
“位于分水镇东梓坞口1号处的房产出租状态显示为‘已出租’,但租金收取金额为0 ,是否存在‘未缴纳租金’情况?请核查。”今年3月,我省乡镇(街道)领域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场景上一条“红色预警”,引起了桐庐县纪委监委工作人员的注意。经过实地调查,工作人员发现该处公房由于历史原因造成住宅产权不清,多年来无人监管。该工作人员说,正因为前期深入分析了公权力运行中产生风险的关键节点、制度缺陷和监督漏洞,还原腐败易发多发场景,才有了量身定制的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模型。精准的监督模型进一步放大了大数据的“显微镜”作用,让一批穿着“隐身衣”的问题无所遁形。
对发现的问题实现闭环监督。应用围绕打造数字化监督闭环,建立起了“预警处置-问题归集-面上整改-制度重塑-成效评价”闭环管控流程。日前,宁波市海曙区纪委监委收到基层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应用发出的村级工程领域监督预警提醒:某村有3个10万元以下的同类型工程在同一时段进行,疑似存在工程拆分规避招投标问题,请进一步核查。随即开展调查处置。经查,涉及的3个工程预算均不足10万,且工程内容均与该村某停车场建设有关,理应属于同一村级工程。按照相关规定,超10万的工程需要进入镇公共交易平台招标,该村新村办主任杨某以赶工期为由规避公开招投标,将工程拆分成3个10万以下工程由村里直接发包实施。目前,杨某已受到诫勉处理。同时,为有效压缩村级工程拆分空间,该区纪委监委向区农业农村局、区政务服务办提出完善村级工程领域制度的建议,在相关纪检监察组的监督推动下,《海曙区限额以下村级工程交易管理办法》《参建单位履约信用评价规定》得到进一步完善。该区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数字化监督闭环的建成,杜绝了监督运行的“断头路”、问题整改的“烂尾楼”,全面提升了监督质效。
应用建设使用不断彰显和深化公权力大数据监督成效,同时也将实践提炼总结为理论成果、固化上升为制度规范。目前,我省公权力大数据监督已形成三套体系,即以绿、黄、蓝三色直观展示市县乡三级的监督成效的评价体系,包含省级层面完善制度9项和市县层面完善制度110项的制度体系,以及一套包括公权力监督树、监督模型、行权数据标准等内容的话语体系。
“下一步,我省将继续推进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从行政权向其他公权力拓展,初步构建起以党内监督为主导,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的数字化多跨协同场景,构建起具有浙江辨识度的公权力大数据监督体系,不断推动新时代浙江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省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颜新文 胡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