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汛情期间排水不畅、集镇被淹,趁着这几天天晴,要抓紧进行污水管道等工程的前期勘测设计,及时走招投标程序,赶在下个汛期前完工。”近日,常山县青石镇副镇长舒铖顶着烈日,现场检查小城镇综合整治项目工作进展情况。
而就在一年前,作为球川镇副镇长的舒铖因项目监管问题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受处分后,觉得被贴上了‘标签’,心情很低落,是党组织的回访教育,帮我走出了困境。”舒铖袒露了心声。
干部受处分后,思想包袱重,容易走入“少干事少出错”误区,工作中放不开手脚,甚至失去进取之心。为更好地给予受处分干部关心关爱,激励受处分干部干事创业,常山县纪委县监委持续深化受处分干部回访工作,开展“暖心回访”教育工程,建立包干回访机制,以片区为单位落实帮扶教育责任;建立“一人一表”回访信息表,依据处分类型制定不同回访教育策略,分层分类进行回访,并及时将回访中掌握的情况向组织部门反馈,为干部提拔任用提供参考。
“刚受处分时,很想请领导调整分管业务,免得旧错再犯,重蹈覆辙。”受处分后,舒铖思想负担较重、精神状态不佳,工作上有些缩手缩脚。
得知情况后,片区负责人及时与镇主要领导、纪委书记沟通,要求落实好帮扶关爱工作,激励干事创业;另一方面,通过“面对面”谈心谈话,肯定其工作能力与成绩,鼓励他正确看待处分,调整心态、重新出发。
“犯错不可怕,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如果工作、生活上遇到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和我们说。”为了让舒铖放下思想包袱,与组织“交心”,回访人员没有直接让他谈对所犯错误的认识,而是从他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聊起,让舒铖在谈话中体会到了组织的关心关爱。此外,回访人员还帮助舒铖一起剖析项目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
回访教育解开了舒铖心结,他认真反思,牵头制定了球川镇项目管理办法及备案制度,从源头上堵住管理漏洞。今年4月份,其分管的球川镇“流动红旗+诚信体系”试点推广工作还得到了省级领导的肯定。
“对犯错干部决不一‘处’了之、一‘问’了事,还需因人施策进行‘复诊’,真心真情帮助其‘康复’。”常山县纪委县监委审理室负责人表示,为把回访教育做到点子上、做进心坎里,审理室针对每个受处分干部的问题性质、处分类型、岗位职责等信息,制定了“个性化”回访方案。
大桥头乡的徐小丹对此感触很深。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原材料监管不到位,给政府造成财产损失,作为当时项目管理员的徐小丹受到诫勉谈话处置。在回访前,了解到徐小丹学的是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对项目管理工作并不熟悉,回访时,徐小丹也表示目前水利员的工作更能让自己发挥专业所长。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回访人员及时将她的意愿向乡党委进行了反馈,并协助制定“业务+联村”帮带措施,“以多带一”帮助徐小丹重拾信心。汛情期间,她全身心投入防汛工作,从“后进干部”转型为“后劲干部”。
“处分不是目的,也不是句号,针对受处分干部,我们要做实‘治病救人’后半篇文章,坚持严管+厚爱、激励+约束,通过耐心细心暖心的回访,让受处分干部甩掉包袱,看到未来,大胆前进。”常山县纪委县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时也要客观评价干部综合表现,坚决避免“带病提拔”。
今年以来,全县各纪检监察组织共开展回访教育40余人次,积极引导受处分人员汲取教训,树立“有为”的信念,努力营造担当干事氛围。(衢州市纪委市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