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清风之旅

开启红廉之旅 品味古村清风

2021-10-18 06:57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大景_副本.jpg

泉畈村远眺

  诸暨市赵家镇泉畈村位于香榧国家森林公园入口,因“泉上有畈、畈中有泉、泉在畈中”而得名,是一个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泉畈村有“古井桔槔”这一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独特农耕形式,还是五卅反帝爱国斗争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共早期工人运动的杰出组织者——革命烈士汪寿华的家乡。近年来,泉畈村以“世界古井、红色家园”为特色,不断挖掘村庄清廉文化内涵,规划了一条以文化礼堂为核心的清廉游览路线,受到党员群众欢迎。

文化礼堂_副本.jpg

泉畈村文化礼堂外观

  入村第一站,就是位于星火广场的文化礼堂。沿着一楼的清风长廊拾级而上,就到了泉畈村清廉名人馆。馆内展陈泉畈村10余位名人贤达的清廉故事和相关实物,并以沙画、纪录片等形式,生动演绎了革命先驱汪寿华一心为国克己奉公、诸暨第一任县委书记何达人坚贞不屈从容就义、新中国首批女飞行员之一何月娟刻苦训练搏击长空等事迹。自2020年6月建成至今,这个村级清廉名人馆已接待市内外参观者100余批次约3500人次。

文化礼堂参观_副本.jpg

诸暨市学勉中学师生参观泉畈村清廉名人馆

  清廉名人馆的对面是“古井桔槔”展示馆。桔槔是一种井上取水工具,借助数根十米左右直木或竹竿,利用杠杆原理汲水灌田。这种灌溉方式已经在泉畈村传承了800余年。2015年10月,泉畈桔槔井灌以中国诸暨井灌工程的名义在法国蒙彼利埃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党员干部前来参观时,讲解员将桔槔井灌的历史与“守廉如守井”的道理相融合,向大家传递清白做人、实在做事的理念。

桔槔展示馆_副本.jpg

泉畈村“古井桔槔”展示馆

古井桔槔_副本.jpg

泉畈村民通过桔槔提取井水

  离开文化礼堂,沿着“薪火相传”之路往前,便来到了汪寿华故居。故居建于清朝末年,坐北朝南,面阔三间,前后宽10.50米,进深13.85米,为穿斗式屋架的重檐楼屋,有左右侧屋两间,保存着烈士生前用过的床、柜、茶几、八仙桌等物品。2016年,泉畈村在精品村建设时,重点对汪寿华故居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并建成汪寿华纪念公园等红色节点。

汪寿华纪念公园一角.jpg

汪寿华纪念公园一角

  汪寿华原名何纪元,泉畈村人。1923年入党,曾任中共江浙区委(上海区委)常委,上海总工会代理委员长、委员长等职,是五卅运动主要领导人之一,先后参与指挥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于1927年4月11日被残忍杀害,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牺牲的第一位革命烈士。

汪寿华_副本.jpg

汪寿华(台上中间者)在上海工人纠察队成立大会上讲话

  汪寿华生前曾对周围的同志说:“革命是追求真理的事业,我们应尽力地走我们现在应走的路。如果牺牲了,以后的路自会有人来继续走下去的。”一生追求真理,一生为革命事业奋斗,汪寿华用26年的短暂生命历程诠释了何谓初心,何谓坚守。缅怀先烈,珍惜当下,当地党员干部正不断以家乡建设的成就告慰忠魂。

纪念碑_副本.jpg

赵家镇机关干部在汪寿华烈士纪念碑前重温入党誓词

  由纪念碑向西行进数百米,一方池塘映入眼帘。若在盛夏时节前来,便能看到朵朵荷花摇曳生姿。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难以耕作的低洼荒田。近两年来,村集体统一承包周边荒田、挖坑种荷、引入清水并点缀景观,打造出一条颇具特色的荷塘休闲带。而在泉畈村监察工作联络站的监督下,荷塘藕苗、莲子售卖等所得,除支付人工工资外全部纳入“泉汇基金”,用于扶贫济困、奖励先进。

荷塘景观带.jpg

荷塘休闲带

  荷塘一端,静静矗立着诸暨现存最古老的樟树。据园林部门测定,这棵樟树树龄已超过1000年。因曾两次遭遇雷击,如今古樟树的树干已经中空且只剩半边,却依然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泉畈村民将其视为村树,以其顽强生命力教育子孙为人处事要虚怀若谷、坚韧不拔。

樟树_副本.jpg

千年古樟树

  千年古树见证百年风华。在建党百年的特殊节点,古樟树也成了网红打卡地。周边党员群众和学生们常常围坐树下,配合着图文展板,聆听老兵、老干部用本地话讲党史、讲战斗故事和村庄发展事。泉畈村用这样别具一格的形式,让党史学习教育活起来、热起来。

听课.jpg

赵家镇小学生在古樟树下听党史课

  悠久的历史传承、丰富的红色资源和美丽的自然景观,是泉畈村打造清风廉旅的基础,也是泉畈村党员干部引领村庄发展的底气。在清风吹拂中,泉畈一定能持续奏响幸福旋律,焕发新生机。

(绍兴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