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家规家训

居官清白,一介不取

2021-04-11 06:30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千百年来,庆元涌现了胡紘、胡留、吴俸等为数众多、灿若星辰的清官廉吏,留下了众多脍炙人口的清廉故事和家规家训,是庆元地方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影响力极大的是庆元建县史上的名臣胡紘,而他“居官清白,一介不取”的家训不仅深深影响了其子胡留,也为每一代庆元人所铭记。

  胡1137-1203),字幼度,南宋处州庆元县人,累官通议大夫、华文阁待制、监察御史,为民请命,请求建县,宁宗皇帝诏准,并以年号赐“庆元”为县名。当时,南宋皇帝宋宁宗为了表达自己对御史胡的赞赏,特意把庆元这个年号赐给了他的家乡,这对于一个大臣来说最大的殊荣。

  胡紘作为置县名臣刻画在庆元800余年的建县史上。他一生秉持“居官清白,一介不取”的为人处事原则,作风务实、勤政为民,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好事,也因此成为庆元县唯一一个在国史有列传的人物。对此,胡紘的墓志铭可见一斑。

  据墓志铭记载,对胡担任监察御史时的评价是“又二月,除监察御史,排击奸伪,风望凛然。”绍熙五年(1194年)宋宁宗庆元年间,朝中重臣赵汝愚结党营私、跋扈骄横、伪学兴盛,激起了当时作为御史的胡的愤然弹劾。有人问他:“子不畏死乎”胡大笑呼道:“位卑不忘国,忠臣不畏死,我身为人臣而幸能与龙逄、比干为伍,也心满意足。”夏朝的关龙逄、商朝的比干都是直言进谏、无惧死亡的忠臣,而这也是胡为官心中的楷模。正是胡这种不愿与奸佞同流合污的高洁情操,促使他向宁宗上书,条陈赵汝愚不孝、不敬于君、不忠于国、玩侮朝廷、怨望之罪、害于风教六大罪状,以一个人的力量对抗另一个权力集团。后人对其评价曰:“公立朝大节,当在国史。”古人对于气节相当看重,所以,胡用其一生诠释了辅君匡国、守正斥邪的清廉品德,诠释了古人所称道的大节。

  胡“居官清白,一介不取”的处事原则,不仅练就了其刚正的秉性,也作为家训浸润了其子胡留的一生。胡留(1180-1235),是胡次子,官至朝散大夫,担任利州太守。

  曾经有黄石村,黄姓族人众多,居住的族人就有一千余家,建有大的宗祠,设五门,庭院深深。邻乡有仇隙者呈首两院,告黄族人的罪状,想毁掉黄族祠堂。胡留审理调查此事,黄族人担心胡留会审判不公,送千两黄金相赠,胡留并没有接受。择日胡留亲自到黄石村,将宗祠如实绘图,具理尽释黄族罪状。辗辗转转,黄族祠堂终得以保全。黄族人举族欢庆感激涕零,感念其德将胡留像立于黄族祠堂,立下了遗训:凡是胡留后人来到黄石村,必须开门迎接,食宿款待,亲族相称。

  胡留一生为官清廉,墓志铭上载:“官蜀十余载,累官至朝散大夫,计以岁月所积,当不赀,为坚佩先大父侍郎居官清白之训,一介不取,亡之日,囊橐枵然,偏假贷乡贾,方能理归舟。”说的是,胡留为官期间,坚守父亲胡居官清白,一介未取的家训,虽官至五品,但没有积蓄,在其去世后,囊中空空,家人向当地商人借贷,尸骨才得以运回故里。胡留墓被发现打开时仅见6个小青瓷瓶,再无其他,足以见证他的清廉。

图片2.png

亲子诵读学习优秀家风

  胡紘“居官清白,一介不取”的家训不仅深深影响了其子胡留,也为每一代庆元人所铭记。特别是胡氏族人,要求后代谨记先祖的教诲,将这一家训代代传承。

  胡氏家族目前分散在庆元各地,共有17000人左右,为庆元第二大姓,主要分布在松源街道坑西村,左溪镇竹坪村、左溪村,荷地镇苏湖村,岭头乡八炉村、岭头村,隆宫乡莲湖村等地。胡氏族人注重家风家训教育,培养出胡睦修、胡睦臣等众多知名人士和一大批博士、硕士和大学生,他们在各行各业默默耕耘,为国家建设作出贡献。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传承了“居官清白,一介不取”的家训,清廉务实。

  (丽水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