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家规家训

茅盾:用一生诠释"孺子牛"

2021-10-31 08:14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说起茅盾那绝对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的作品畅销中外,深受无数人的喜爱。一场细细的秋雨落进乌镇,此时水墨的乌镇就显得更加水灵,人家尽枕河,蜿蜒而错落,沿着青石板路,走进位于乌镇中市观前街十七号的茅盾故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茅盾的铜像,他右手握着一支细长的笔,似乎在奋笔疾书,整个故居的陈设虽简易,却充满书卷气息。

1912414963_副本.jpg

茅盾雕像

  沈雁冰(1896-1981),文学家,文化活动家。原名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玄珠等。作为作家,以茅盾著名。1921年初,在上海参与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著有大量文艺作品及评论,在国内外都享有盛名。逝世后,其著作编为《茅盾全集》43卷出版。

茅盾纪念馆6_副本.jpg

茅盾故居

  虽然“文人”茅盾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然而他在担任文化部长期间的业绩却知之甚少。走进茅盾故居,通过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带你走进新中国第一任文化部长沈雁冰的世界。

  沈雁冰自1949至1964年连续担任了15年文化部长。他在担任文化部长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为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995692788_副本.jpg

茅盾故居内摆放的物品

  “绝不占公家一分钱便宜”这是茅盾一直以来的信条。在旁人看来,作为曾担任文化部长、政协副主席、作协主席等重要职务的领导干部,用几张公家的信笺信封写信,这本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茅盾却十分注意。从乌镇茅盾故居的大量资料中可以发现,凡是他以私人的名义给家乡单位、亲友的一些书信,从来不用公家信笺信封。他给乌镇堂外甥祝人杰写的一些信,所用信笺均为普通的打字纸,信封也是文具店出售的那种极普通的信封。在对待公私问题上,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对身边工作人员也严格要求。一年夏天,他和夫人一起到大连海边去度假。因为气候变化,他写信要北京家里寄来衣服。在家的警卫员收到信后,马上给他寄来一个衣包,一封回信也顺便夹在邮包里。他发现这一情况以后,心里很不高兴,批评警卫员,不应该将信夹在邮包里寄,认为这是在揩国家的油。

  解放初期,他刚担任文化部长,来上海出差,家乡乌镇有两个亲友找他推荐一份工作。他对两位亲友说,现在新中国刚建立,确实很需要干部,但我不能私人给你们介绍工作,这是组织原则。改革开放初期,刚恢复高考,他的堂弟有个亲戚要报考大学,又怕考不上,堂弟给他写了封信,要他帮助走走关系。他在回信中说:“高级干部要以身作则,更要坚持原则,不开走后门之路,这是我们经常得到的告诫。”在他的诚恳教育下,堂弟的认识也提高了一步。

  平日生活节俭的茅盾把大部分稿费存在银行里,后来病重时捐给了国家,作为长篇小说奖励基金。1981年,根据茅盾先生的遗愿,将其25万元稿费捐献出来,设立了茅盾文学奖,这也成为了中国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文学奖,也是中国长篇小说的最高奖项之一。

1315554249_副本.jpg

茅盾纪念馆

  茅盾不仅是一位伟大的革命作家、文学家,他也是一个廉政勤政、克己奉公的好部长。他在逝世前四个月,曾录写下“俯首甘为孺子牛”七个字,他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孺子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内涵。

  茅盾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奋斗了一生,茅盾的优秀品质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的家人。茅盾一家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先后牺牲了三位共产党员的生命。他的弟弟沈泽民因病牺牲在鄂豫皖苏区,年仅33岁;女儿沈霞在抗日战争即将胜利之时,为了能够奔赴前线,舍子献身,牺牲时年仅24岁;女婿萧逸在新中国即将宣告成立之时,在解放山西太原的战斗中牺牲,年仅34岁。他们舍小家为大家,怀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怀着对党、对人民、对国家的大爱,始终怀着赤诚的初心,为共产主义的理想奋斗终身。

  (嘉兴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