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家规家训

石门里走出的好家风

2022-02-28 06:44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八都镇位于龙泉市西南部,距市区21公里,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浙闽边境。八都镇高大门村的村民以杨姓为主,而杨氏的家规家训文化独具特色,该村也被当地人誉为“廉村”。

  居官以廉 厚文重德 

  高大门村村口的石门主人姓杨,字四耀,名文彪,是高大门村杨氏家族的第二代传人,曾任两浙提刑按察使司吏员候补左堂,掌管刑法。他为官清廉,执法不阿,在任期间为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一年适逢大旱,禾苗枯死,颗粒无收,他不仅捐出自己的田粮,还发动大家兴修水利,与百姓共渡难关,在朝中建立了威望。

石门遗址.jpg

高大门古门横梁及柱垫

  杨四耀告老还乡时,依然清廉自持、两袖清风。他没有购置田产坐享清福,反而专行修桥铺路为民造福之事。他平易近人,与人交往从不论贫富贵贱,因此颇得百姓爱戴。朱元璋得知他的事迹后,钦赐石门表彰他的德行,同时降下圣旨:“文官到此落轿,武官到此下马。”旨在教化各地官员向杨四耀学习,清正廉洁、亲民爱民。

  杨四耀对子孙的要求严格,不为子孙广置产业,而是立誓留一个“清白吏子孙”的好名声。在杨四耀的教育下,其后代清白传家,勤勉好学,十分重视个人的德行和修养。那座御赐石门,也成为高大门人心中永远的丰碑。

  居乡以善 优良家风代代传 

村屯全貌.jpg

村庄全貌

  杨四耀的言传身教、以身作则,行成了清廉公正的家风,并被杨氏后人继承弘扬。杨祖华是高大门杨氏第十一代传人,与妻子育有五子。五个儿子个个品学兼优,在文教、行政等领域颇有建树。杨祖华从小就喜欢给孩子们讲述高大门的来历和先祖杨四耀的故事。他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村少见的高中生,是村民眼中的能人和“秀才”,担任村里的会计。

  会计一行,杨祖华干了十五年,负责管理村中18个生产队的账目。因为他有文化,凡事一碗水端得平,村里谁家有了矛盾也常请他调解。村民常夸杨祖华为人公正厚道,认真当了半辈子会计,从不为自己计算。杨祖华从不觉得自己吃亏,坚持秉承家风,恪守祖训,向孩子们身教言传着高大门杨氏的家族风范。

  杨祖华五子从小勤学向上,深知学问重要。“杨家自古出文人,读书才有出路。”这是他们母亲周正花的想法。三十年来,周正花每天徒步五六十里山路,挨村挨户收土鸡蛋贩卖,供孩子上学。“父母含辛茹苦地养育我们,让我们懂得知识的可贵,做人的道理。良好的家风让我们从小体会到做学问如同做人,一定要向上、向善。”其子杨金福表示。

  家风乡情带动“共富”发展

  “清廉自持,厚文重德”“德为先、和为贵、尊老敬贤、严以待己”……徜徉在高大门村的村文化礼堂,一幅幅“家风家训”整齐悬挂。

  “杨氏后代无一人作奸犯科,这充分说明家风正则人正,家风实则人实。”原村委会主任兰秉松说,发动村民发掘高大门村杨氏家风文化,寻找散落在记忆里的好家训,整理一批古今经典家训进行展示,是为了能更好地传承家规家训的精神内涵,让村民更直观地感受家风家训家规的魅力,在润物细无声中接受教育。

水果基地.png

高大门的水果大棚基地

  家风家训不仅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更是连接乡音乡情的精神纽带。

  “我是从高大门出来的人,一辈子都是高大门的人,我想投资300万元回村办个特色精品果园,带动乡亲们一同致富!”2016年年初,在外经商的高大门村村民徐昌根的一番话,引发了一场微信群上的“大讨论”。

  远在青岛经商的翁吉平,看到讨论后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打来电话:“咱村是好样的!我们人在外乡,心系家乡,我买1000株枣树苗回来,赠送给乡亲们用来美化环境!”

  如今,徐昌根投资的种植基地红红火火,成为当地特色的拳头产业。水果基地里一个个美味的果子,成为村民奔向共同富裕的希望。乡贤捐赠的1000株枣苗,也已在高大门村深深扎根。多年来,不少在外打拼的高大门人像徐昌根、翁吉平一样心系家乡,为高大门的发展出资金、献计策。

  春节前,在杭州从事服装生意的周海君捐款了2000元用于村里购买新年灯笼,扮靓了高大门的大街小巷,充满了红红火火的热闹和生机。

  路程再远,乡情不断,好家风千载不息,滋养代代人。

  (丽水市纪委市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