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家规家训

驿亭经氏:廉德相承 忠厚爱国

2022-12-30 08:01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在绍兴上虞驿亭的历史上,不能不提经氏一族。百余年间,经家人才辈出,几代人廉德相承、忠厚爱国,为国家社会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这一切都始于经氏忠君爱国、急公好义、清正廉洁、诚实守信、崇学重教的家风传承。

  广施善举必尽心力

  经氏祖先原以农耕为生,第十七世孙经纬(1804-1865)转变了家族的命运。经纬10余岁被父亲送往上海学做生意,凭着父亲教诲的“性勤,慎言笑”,慢慢博得了老板和同仁们对他的器重和信任,逐步在上海钱业打开了一番天地

  经纬时刻牢记家训“凡人言行要至诚绝不负人”,一边诚信经营,一边仗义疏财、见善必为,创建了辅元善堂、同仁堂、育婴堂,免费施医给药、收养弃婴、救助妇女等,专门庇护帮助弱势群体,有了沪上“经善人”的名号。“吾生平志切利人,凡遇善举务尽我心力”这是他留给后辈的谆谆教诲,也将“莫忘恩、莫算小”写进了家训之中。

yuanshan_副本.jpg

经元善像

      经纬的大儿子经元善在父亲的言传身教、耳濡目染下,好善之举更胜于父亲。1878年,华北遭遇“丁戊奇荒”,经元善决然停办经营多年的钱庄参与慈善活动,一志筹赈,持续十余年。他说“喻义喻利,两者不可得兼”。在他的组织领导下,首创“协赈公所”,上至达宦富绅,下至仆隶编户,远至隔重洋的爱国华侨纷纷参与其中,筹募善款数百万,得到清廷的奉旨嘉奖11次。

      经元善十分关注义赈清廉公正的要求,多次陪同政府官员前往灾区,亲查灾民户口,而后发放赈款,这样的监督,也减免了义赈中的贪污、挪用。1903年,经元善去世时,蔡元培用四个字评价他——“言信行果”。

  崇学重教以开民智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除以慈善传家,经氏非常注重教育。翻开经氏家训,在教子部分就要求子弟读经书,明事理。1849年经纬独资在家乡驿亭开办“经氏家塾”,后为“敬修义塾”,供经氏子弟免费读书,极大地改变了当时驿亭重耕轻教的风气。

义塾图1.jpg

敬修义塾

  经元善晚年正处于洋务运动,他积极主张“有人才而后可致国富强”,在全国士子固守旧训之时,他果敢建设女子学堂,将女子教育置于救国之要务,先后在上海创办经正书院、中国女学,是近代沪上兴学重要功臣,开中国女学先河。

图片1_副本.jpg

经亨颐像

  在历代经氏族人崇学重教的家风影响下,十九世孙经亨颐得以出国留学。归来后,他立即投入到“五四运动”浪潮中,成为五四运动新文化的先驱、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教育家,在上虞创办了名校春晖中学,引领我国基础教育变革。

  经亨颐十分注重“人格教育”,要求学生做到“勤、慎、诚、恕”。因不满蒋介石的独裁统治,1928年冬,他和何香凝、陈树人、柳亚子等人在上海发起组织“寒之友社”,以诗言志,以画喻节,相互砥砺,坚守革命节操,拒与同流合污。

山边一楼 经亨颐故居内景.jpg

经亨颐故居内景

  经亨颐一生都在为革命和教育事业奔走,从未添业置产,甚至连祖上薄产也奉献于社会。1938年9月病逝时,经友人补成其遗画,分售集资,才归葬于故乡上虞的白马湖畔。他这种无私精神同祖辈一脉相承,经氏几代人都将全部身家奉献给国家,留给后人寥寥无几。

  不图名利忠厚爱国

  在经氏家训中,爱国始终是摆在最重要的位置。国家有需要,经氏家族必定秉持大义、挺身而出、鞠躬尽瘁。经亨颐女儿经普椿同丈夫廖承志(廖仲恺之子)投身无产阶级革命,先后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执行委员。

陈列馆1.jpg

经叔平陈列馆

      1979年春天,邓小平对工商界元老说“现在是你们为祖国做出贡献的时候了”。经氏二十二世经叔平挺身而出,怀着对国家和民族无比忠诚,毅然负起了民营经济协调、发展的重担,公而忘私、励精图治,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经济建设和工商联事业,成为中国第一公关,中国民生银行创始人,我国近现代工商业者的优秀代表。

图片2_副本.jpg

经氏家训内页

  经氏几代人廉德相承、实心办事、救国图存,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经氏的影响下,如今驿亭镇人人崇学向善,由敬修义塾改建后的驿亭小学更是开设了多种“善的课堂”,传承经氏慈善爱国家风。

(绍兴市上虞区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