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家规家训

周汝登:一代儒宗 四方山斗

2025-03-07 12:30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周汝登(1547-1629,字继元,号海门明嵊县人。官至南京尚宝司卿,淡泊名利,廉洁不染,从政50年,所到之处皆有慈祥清白之美名,且居家不蓄财、不治第、不营产,被誉为“一代儒宗,四方山斗”。

周汝登_600_副本.jpg

周汝登像

  治学如水 无私奉献传道授业

  “学而自得,与物咸熙,学即是仕,仕而自得与道俱贡,仕即是学。盖深明仕学之不二也。”周汝登在德业和举业之间的选择受王畿影响颇深,将二者辩证统一来看,笃信“廉政、和谐、爱民”的阳明之学,在讲学中不断地传播改善,形成了完整的学术思想体系,成为阳明学的第二代传人。

嵊县录_600.jpg

《嵊县志》

  周汝登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深广,著作较多。除万历十六至十八年总纂《嵊县志》外,还著有《东越证学录》《圣学宗传》《四书宗旨》《王门宗旨》等著作,为嵊州宋、元、明、清知识分子中所少见。

  同时,周汝登作为剡西周氏的先祖,治学一世,传道授业,不求回报,将自己“忠、孝、廉”的精神风骨融于文字之中,制定出“海门祖训”,让优秀的家风力量在潜移默化中代代相传。

  为官如榕 勤廉有道荫护民生

  “海门祖训”有言:制行不卓,成何人品?故必挺立躬修。然又不可存好名之念,性命己事,即使人尽诽诋,不用疑惭。

  在宦海沉浮几十年,周汝登始终秉持着“勤廉正直”的为官之道,在安徽芜湖督税时,稽核精严,爱民恤民,宁受降职处置也不横征升南京兵部车驾司主事,担任草场总管时,草场有不少营私舞弊之事,他革除弊端,风气大振;上任两淮盐运判官后,周汝登在所辖的盐政区内看到盐民们不习礼治,便刊印出《四礼图说》,为盐民们讲解乡规民约,还拿出自己的俸禄,在每个盐场建立一个学舍,亲自为盐民授课。

  无论身居何等高位,周汝登始终恪守初心,每任新职,必定以教化为先,不事刑罚,不蓄财,不治第,不营产。

  临终前,弟子和家人为其拟谥“文昭”,县里也欲立祠,均被周汝登坚决推辞,他以“海门祖训”告诫后人:“用度不俭,将来难继。故必随事酌量,然又不可存鄙吝之心,争毫末之细,务使度量襟期超出于势利俗情之外。”

  清风传家 忠孝廉洁培育英才

  明万历十五年(1587),周汝登与袁日新等“鹿山八士”集资于嵊县创办鹿山书院,后又自掏腰包增设宗传书院,不设门槛,不收费用,讲学传道。

  在这里,周汝登既传阳明心学,又讲“海门祖训”。“笃孝思,敦友爱,序尊卑,秉清廉,戒游惰,息争讼,禁赌博。”一句句言简意赅的家规族训不断涤荡着听学弟子们的思想灵魂,对嵊地的思想、文化、教育事业产生了较大影响。

周氏家谱_600.jpg

周氏家谱

  忠义、恩孝、廉洁等镌刻于周汝登根骨中的精神品格,也为莘莘学子和周氏后人立起了一块不朽的丰碑,不断灌输进其弟子和后人心间。

  周汝登的弟子兼侄女婿喻安性深受家规祖训影响,幼年即立志以天下为己任,在成年后颇有成就,官至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世称“衡南先生”。明朝崇祯年间,太监程登、徐贵扰害地方,喻安性上奏弹劾,痛陈宦官乱政“养乱以贻祸于后人”;在民族危难的时刻,喻安性更是以大无畏的气概,单骑闯入葡萄牙人占据的澳门,晓以利害,使葡人慑服,遂将日本倭奴遣散、驱逐回国,捍卫中国主权,其功绩为后人所传诵。

  时至近代,民主革命家周亚卫,辛亥革命先驱周志由等一批周氏后人也纷纷涌现。他们处世言行正,为人品德高,在广袤的山川大地中,用自己的青春与热血,传续着“一代儒宗,四方山斗”的精神力量......

(嵊州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