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家规家训

凤堰任氏:多行义举 清风传家

2025-10-17 10:25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蜿蜒的萧绍运河缓缓流淌,流经萧山城区又称城河,有一座古朴的桥静卧在城河之上,桥上的石雕栩栩如生,凤凰展翅,寓意吉祥,与流水相映成趣,仿佛在低语着往昔的繁华与宁静。

图片1.png

凤堰桥

  萧山凤堰任氏,自明清时期扎根于凤堰桥畔的古老家族,他们如同桥下流淌的河水,绵延不绝,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凤堰任氏恪守的家训“重诗书、尚礼仪、乐善行”,彰显了一个传统家族的文化渊源、道德理想与生存智慧,也成为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行为准则,据记载,凤堰任氏先后出过4名进士、4名举人、2名副贡、百十名诸生。

图片2.png

浙东运河萧山展示馆相关展陈

  任辰旦:关心民瘼 公正干练

  任氏子孙中,为官宦绩和才干最突出的要数任辰旦。任辰旦(1623—1692),字千之,号待庵,凤堰任氏第十五世孙,官至大理寺丞。他出任上海知县时,始终秉持清廉自守的原则,自奉俭朴,待百姓如家人。他从整顿赋税入手,治民以宽,主修吴淞闸水利工程,纾解百姓之困。离任的时候,百姓夹道相送,“思挽留之”。事迹载于《上海县志》。

  任辰旦勇于公正果断,直言诤谏,他根据在基层了解到的情况,先后十多次向朝廷上奏疏,建议“慎用人以肃纲纪,核廉贪以蚀吏治,使廉者必可登用,贪者必难幸免”,康熙皇帝赞称他“直声振陛”“激浊扬清”。萧山同乡、清代著名经学家、文学家毛奇龄赞评价他“一丝一缕,唯恐伤民;杯水束薪,不以累物。”

图片3.png

《前辈任东瀛公传》节选

  任沄:为官清廉 一生简朴

  任沄(1664—1731),字衰再,号东瀛,凤堰任氏第十六世孙。任沄出任江西赣州府瑞金县知县期间,为官清廉有政声,始终保持清廉操守,大力支持教育、修建学堂,积极兴修水利、发展农业,处事廉明公正,俸禄之外绝不贪取一分一毫。据后人记载,任沄当了十年县官,无一分非分所得,任满回乡行李只带了随身衣服和几卷书籍。

  任泩:施以教化 百年流芳

  任泩(1794—1838),字让川,凤堰任氏第二十世孙选授山东济南府德平县知县后,针对当时乡不重视读书的情况,上任后首先抓教育,“月课其士,亲自评定甲乙,捐廉奖赏”。在丁酉年的乡试中,他担任同考官,选拔了七位优秀的学子。任泩在任期间,注重道德教化,慎用刑罚,宽严相济,使得当地崇尚教育和学习的风气大为振兴。

  任颐:海派巨匠 笔端生花

  凤堰任氏的后裔中,任熊、任薰、任颐以及任熊之子任预,是近代“海上画派”的重要人物,他们与任预被合称为“四任”。“四任”跨越两代,始终在坚守中创新,对近、现代画坛起了巨大的影响。其中,任颐是“四任”中成就最高者,被誉为“海上画派”的巨匠。

IMG_0499.JPG

任颐画作

  任颐字伯年,号次远,他的人物画基础扎实,画风新颖独特、生动逼真。他的代表作如《苏武牧羊》《群仙福寿图》《钟馗捉鬼图》等,至今仍被世人传颂。徐悲鸿曾评价任颐是“仇十洲之后,中国画家第一人”。任伯年生活在动荡的晚清时期,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国家未来的思考和对民众生活的关注。他还关心社会公益,参与慈善事业,帮助贫困和需要帮助的人群。任伯年不仅自己艺术造诣深厚,还热心提携后人,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也曾师从于他。

mmexport1740555448337.jpg

清厢茶馆

  任氏多义举,清风照后人。凤堰任氏一族的高尚风骨和德行,浸润着城河两岸的子孙后代,更为城厢的发展注入了独特的韵味与勃勃生机。如今,漫步于城河之畔,不妨在清厢茶馆小憩片刻,品一盏香茗,聆听一曲悠扬的廉戏。亦可搭乘清风专列,探访家风馆,追寻那千年传承的家风,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深远。

(杭州市萧山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