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家规家训

东和姚氏:蒞官严肃 尤仗气节

2025-04-08 10:32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在诸暨市东和乡春风十里小镇,花海与青山相映衬,形成一幅浓淡相宜的田园画卷。正是在这方沃壤之上,姚氏一族繁衍生息九百年,将忠勤刚直之风散播于山水之间。

梅花_副本.png

春风十里小镇

  姚家庵姚姓出自吴兴武康(今德清县),始迁祖姚舜明,北宋末年由剡邑(今嵊州市)移居诸暨。姚氏族人在聚居的长宁乡左溪设庵作为家庙,俗称“姚家庵”,村名即由此而来。数百年间,经过多次行政区划变更,姚家庵如今归属东和乡姚邵畈村。

姚舜明像.jpg

《暨阳花亭姚氏宗谱》中姚舜明像赞

  姚舜明(1071-1135),字廷辉,北宋绍圣四年(1097)进士,官至左中大夫、户部侍郎。他文韬武略,刚正不阿,与岳飞等抗金将领关系密切。

  《暨阳花亭姚氏宗谱》中,保留着岳飞以外甥身份所撰《姚公(舜明)行状》,其中记述姚舜明任华亭县令时,在短时间内妥善处置积压诉状千余件,“一邑传以为神明”。权臣朱勔为趋奉宋徽宗,以办理“花石纲”为名向当地敲诈勒索,姚舜明顶住压力不予理睬,“在县三年,县以大治”。任婺州通判时,遇方腊起义,姚舜明遣进士范浒入寨招安,并设法使农民起义首领洪载归降,“不血刃一州”。任江州知府(九江)兼本路安抚制置使期间,城池被流寇李成率三十万人围困四个月,姚舜明“措置战守备著忠勤”,“城中父兄子弟”“莫不相勉以守”。他还曾上书朝廷,要求对降金的抚州知州、秦桧岳父王仲山“明正刑典”,由此遭到秦桧忌恨。岳飞总结姚舜明为人:“器质浑厚,有规矩法度,起诸生历任枢要,蒞官严肃为世吏书,仕宦四十年,身虽通显,自奉犹寒素也。临危履剧整暇如平时,人尤仗其气节。”大力褒扬了他的刚直性情与俭朴生活。

  姚舜明于南宋绍兴五年(1135)病逝,朝廷追赠太子太师荣衔,后人遂称他为“姚太师”。

太师亭.jpg

姚邵畈村为纪念姚舜明而建的“太师亭”

  “蒞官严肃,尤仗气节”,言传身教下,忠勤刚直的风骨代代相传,姚氏人才辈出。

  姚舜明长子姚宏,少有才名,南宋建炎(1127-1130)年间任删定官,因忤逆秦桧而遭贬黜,最终受诬陷死于大理寺狱中。

  次子姚宽,博学强记,是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发明家。姚宽起初以父荫补官,被秦桧排挤,退隐从事著述,著书达百余卷。后经人推荐,任户部员外郎、枢密院编修等职。绍兴三十一年(1161)九月,金主完颜亮率军大举南侵,姚宽力主抗金,得主战派支持。为配合战事,他编纂兵书《弩守书》,又改进旧法,制造出三弓合弹弩,改良南宋军队装备。

西溪丛语_副本.jpg

姚宽所撰《西溪丛语》

  姚舜明幼子姚宪,官至参知政事、端明殿学士,史称其“敏捷干事,政治修明”。在秀州知府任上,有土豪钱安国居大湖中,倚仗地形隐匿亡命奸盗,州县不敢缉拿。姚宪到任后,擒钱安国及其党徒,依法严惩,州境得以安宁。浙西大水,姚宪请朝廷调拨粟万斛以赈灾,深得民心。

  此后九百年间,东和姚氏陆续涌现姚偓、姚镛、姚山长、姚文化、姚国桢等优秀人才,他们或出仕游宦,颇有政声;或施教乡里,造福一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更有国际包虫病学会中国分会主席姚秉礼、原上海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姚伯茂、南京书画院山水研究所所长姚媛等姚氏后人,幼年沐浴家风,长成负笈出山,在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姚邵畈_副本.png

姚邵畈村俯瞰

  近年来,姚邵畈村发挥廉洁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收集整理先贤清廉家风家教故事,通过建设越地农耕文化博物馆、召开村民议事会等形式开展广泛宣传教育,将廉洁文化融入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注入“廉动力”。

(诸暨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