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家规家训

楼誉普:专职监察 清正终身

2025-04-24 20:19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在嵊州市石璜镇坐落着一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古村落——楼家村,这里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更保存着十多座气势恢弘、建于清代的古老建筑,其中楼家祠堂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楼氏家族世代崇尚耕读传家,其中还出了一位著名廉官,他就是清朝专职监察官员楼誉普。

DSC06064_副本.jpg

楼誉普像

  楼誉普(1829-1882),字启赉,号玉圃,出生于嵊州市石璜镇楼家村,出生时其所在的楼氏家族已在此耕读繁衍约450年之久,楼誉普从小就受楼氏“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家训熏陶,在京师任官二十年,为人谦逊低调,工作不畏权贵,社交简单干净,生活清贫自乐,钱物分文不贪,堪称清廉为官之典范。

合图.jpg

“孝悌忠信 礼义廉耻”门匾

  为官刚正,投身监察部门为民谋利

  楼誉普清廉自持、不党不阿,为官经历主要是在都察院任监察御史和在六科任给事中,曾担任山西道监察御史、云南道监察御史,后署理六科中户科、兵科给事中、刑科掌印给事中等职务,负责地方及六部的官员选拔、赋税收支、案件复核等日常监察工作。

  光绪四年(1878),楼誉普在担任户科给事中时,曾奉命与宗室英震一同抽查漕粮运输事务。英震因贪婪放纵、舞弊营私被楼誉普暗中查实,英震担心罪行败露,私下派亲信以重金贿赂楼誉普,但遭到严词拒绝。楼誉普随即起草奏疏,详细列举其罪状进行弹劾。

DSC06099_副本600.jpg

楼誉普旧居荣锦堂

  廉能奉法,推动监察制度规范化

  楼誉普不仅自身廉能奉法,还致力于推动监察制度规范化。针对地方衙门私设班房、案审不规范问题,光绪六年(1880),楼誉普上奏揭露浙江仙居县衙门的班房(临时羁押场所)存在非法关押多人、登记名册时故意隐瞒、衙役借机勒索等问题,请朝廷严查禁止,并建议在全国范围内禁止州县私设班房。后此规定在全国推行。

  除此之外,收录在民国《嵊县志》中的《整饬吏治疏》,也详细记录了楼誉普提出的四方面具有前瞻性、系统性的监察建议,均被朝廷采纳:其一,禁止同知、通判等官员代理州县主官事务,以杜绝投机取巧、明确职权等级;其二,禁止惯于舞弊的资深幕僚长期把持衙门事务,以切断利益勾结、消除弊端;其三,各省需任职回避的官员应严格按规定执行回避,避免徇私情;其四,官员任职地需按例查禁购置产业、开设商铺等行为。

插图1 楼氏宗祠 600.jpg

楼氏宗祠

  修身自律,优良家风世代传承

  《楼氏宗谱》卷一《宗规》对此有前言:“谱之立,所以彰善,善莫大于‘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者而已,故特书之,以示训。”这是楼氏祖先对后人的告诫,也是楼誉普传其子孙后代的家训手册。受楼氏家风影响,近现代楼氏宗族涌现了一大批仁人志士,率领部下与日寇激战五昼夜,击败日寇海军的镇海炮台司令楼定祥;办了纸行、丝织厂、电灯公司等赫赫有名的爱国商人楼景晖;著名国学家楼宇烈……

  斗转星移,时光飞逝,“嵊县出西门,楼家第一村”已成为历史,但行走在楼家村古道上,希古堂、三省堂、积德堂等十多座古老台门仍在诉说着楼氏先贤往日的辉煌,每年春节,楼氏后人都会前往楼氏祠堂听楼氏族长的敦敦教诲,回顾楼誉普“专职监察 清正终生”的故事,也将刚正廉洁的种子种在心里。

(嵊州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