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首页 > 专题专栏 > 清廉广角 > 家规家训

东阳卢氏:风纪世家 诗礼千秋

2025-07-18 10:04 来源: 浙江省纪委省监委网站

  东阳艺海北路上,一片连绵的古建筑十分吸引人的目光。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卢宅。作为雅溪卢氏家族聚居地,卢宅始建于南宋,鼎盛于明清,占地五百余亩,以肃雍堂为中心,纵深九进,廊庑绵延320米,彰显官宅规制与儒家礼制。建筑群南倚笔架山,北临东阳江,雅溪穿流,街巷纵横如棋盘,院落连片如城郭。

卢宅照片_副本.jpg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浙江东阳卢宅

  卢宅入口处的牌坊群,堪称一部立体的家族功名史,其中“风纪世家”牌坊尤为壮观。此牌坊采用“三间四柱三楼式”结构,主楼歇山顶翼角高翘,鸱吻吞脊,象征监察官“不畏权贵、剑指云霄”的气节。坊身“缠枝莲”浮雕取“清廉”谐音,与“獬豸”纹饰相呼应——这尊传说中的神兽,能够辨是非曲直,独角专触奸邪,恰与卢氏“世代簪缨守风宪”的家训契合。

卢格像_副本.jpg

明代监察御史卢格像

  这座牌坊是为纪念明代监察御史卢格(1450—1516年)而立的。卢格,字正夫,号东元居士,别号荷亭。他自幼勤奋刻苦、天资聪颖,在明成化十七年(1481年)与王阳明之父王华同榜登进士。在贵溪知县任上,卢格缓征输,均赋税,广储实,堤溪岸,葺学宫,敦教化,泽被辖领。此后,卢格历任河南道监察御史、江西道监察御史、广东巡按御史,忠于职守,打击奸邪,为民请命。

  据《雅溪卢氏家乘》记载,卢格曾冒死弹劾专权宦官,其奏疏“直声震朝野”。因老子曾为周朝的柱下史,司马贞《史记索隐》云:“周秦皆有柱下史,谓御史也。”故“御史”也称“柱史”,在肃雍堂以西至今保留着一座纪念卢格的柱史坊。卢格在弘治七年(1494年)巡按广东期间,清查官仓、严饬海防、整肃吏治,因执法严明、不避权贵被时人称为“铁面御史”。

  弘治九年(1496年),卢格因母亲年迈,辞官还乡,读书论道二十余年。今天,我们游览卢宅时,还能见到他退职后读书治学的地方,这便是荷亭书院。弘治十一年(1498年),卢格请人在肃雍堂甬道旁开凿了半亩池塘,栽上荷花,建了几间房子,取名荷亭书院。他在书院中静心读书,并邀请兰溪的章懋、上虞的潘府、义乌的王汶等知名学者来此共论经史,研究孔孟之道。

  孟子曾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卢格读书治学具有自主探索的精神。在他看来,对于历史上的圣贤先哲及其著作,我们应仿效孔子评论周武王“尽美未尽善”那样,不拘泥于“卑不言尊”的世俗观念,不轻循古人,不唯古是从,而要从实际出发,去伪存真,求索真理。

荷亭辩论_副本.jpg

卢格作品《荷亭辩论》

  卢格独辟蹊径,将读书心得和辩论内容如实地记录下来,以主客问答的形式编撰成《荷亭辩论》,自成一家之言,清代修《四库全书》时将此书收入其中。

  “衣冠奕叶范阳第,诗礼千秋涿郡宗。”书于肃雍堂头门的这副楹联,是王阳明之父王华为卢氏家族撰写的。该联道出了雅溪卢氏的家世门第和“诗礼传家”的儒雅家风。

肃雍堂头门照片_副本.jpg

肃雍堂头门

  卢格求索真理的执着精神影响着卢氏后人。雅溪卢氏家族成员中,无论是仕途得意者,还是隐居不仕者,都重视读书学习,重视将自己的所思所想凝聚为著作传之后世。据记载,明清两代,雅溪卢氏家族成员中共有两百余种著作梓行于世,内容包罗万象,无所不涉,如经学方面有卢洪春的《礼要》等;医学方面有卢洪春的《医学须知》等;文学方面有卢仲佃的《何莫轩集》、卢洪秋的《解甲集》等。

  卢氏家风历经千年传承,至今仍熠熠生辉。在东阳这片文化沃土上,卢氏后人秉承“诗礼传家”的祖训,通过庄重的启蒙礼、深邃的家风讲坛等传统形式,将“忠孝节义”的家族精神代代相传。漫步东阳卢宅,游客不仅能参与“探秘卢宅”的文化寻踪,更能通过非遗民俗展演等沉浸式体验,亲身感受这座百年宅院所承载的家风底蕴。那穿越时空的人文温度,正以鲜活的方式诉说着卢氏家族的精神密码。

  (东阳市纪委监委)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