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父母、敬长上、戒斗狠、养贤才、议贤能……”近日,位于金华市婺城区罗店镇金华山南麓的何北山祠,时常传来孩子们朗朗的诵读声,当地参加秋季研学的孩子们正在这里品读何氏家训,感受廉洁家风。

何北山祠
金华山,又名北山,是一座历史悠久、儒释道三教荟萃的名山,名闻天下的双龙洞就坐落于此。“金华山色与天齐,一径盘纡尽石梯。步步前登霄汉近,时时回首白云低。”这是唐代诗人、婺州刺史袁吉在游览后留下的佳诗绝句。
金华山底蕴深厚、名人辈出,曾诞生过名扬江南,被誉为朱学嫡脉、理学正宗的北山学派,而其中,儒之大者当首推“北山学派”的开创者——何基。

何基像
何基(1188-1268年)字子恭,号北山,南宋理学家,婺城盘溪(今金华市婺城区后溪河村)人,与王柏、金履祥、许谦被并称为“北山四先生”。
何基一生不事科举、不受奉禄、淡泊名利,朝廷看中他的学识,曾先后被授予史馆校勘、崇政殿说书等职,然而都被何基一一谢绝。他的弟子王柏曾有过这样的描述:“不逆情,不逆诈。不伐善,不较利害……凡闻一善言,见一善行,喜行于色,若己有之。”
返乡后,何基选择隐居盘溪古里,读书讲生,在溪畔建北山书院,开始了他的执教生涯,以诚为立身之本,以无俗为修养方法,学立志坚、潜心著述。他不以师道自尊,坚持由传以求的治学路径,教人“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常常和学生平等辩论,质难问疑,为一问题往返议论,有时竟达数十次,累教不烦。

盘溪何氏宗谱
后溪河人不忘祖训,以十字家训为根,凝练出“勤劳朴实、勇于开拓、敬老爱幼、忠孝贤惠、遵纪守法、知荣明耻、分穷不移、富贵不淫、鞠躬尽瘁、廉洁奉公”的族训十则传承至今,详尽规范了家族成员的修身处事、待人接物之道,将何基思想中的贤德奥义转换成了操作性极强的行为规范,影响和成就了一批又一批何氏子孙,先后出了9名进士,数十名举人、贡生、秀才,均以清廉著称,成就了何氏一族江南望族的美名。

“何氏三杰”(左起何炳松、何炳棣、何德奎)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更涌现了著名的“何氏三杰”,即现代著名史学家、教育家、出版家、翻译家、爱国人士,与梁启超齐名的“中国历史学派奠基人”何炳松;清华大学毕业,与杨振宁、李政道同船留学到美国,被公认为“才如大海”历史学界泰斗的何炳棣;哈佛大学硕士,经济学博士,抗战胜利后任上海市副市长的何德奎。
家规家训,静默无言,而廉洁的基因密码早已深深烙印在北山之麓何氏后人的心间。后溪河村中的花卉郁郁葱葱,芬芳馥郁,同厚重的何氏家风一起,绽放得越发鲜丽灿烂。
(金华市婺城区纪委监委)